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县区新闻

社会救助兜底 民生保障暖心

——潞州区创新方式扎实推进困难群体救助工作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今年以来,潞州区聚焦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创新推出救助对象“全覆盖”、救助资源“大统筹”、救助力量“强融合”的工作机制,兜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用心用力托起困难群众希望的“明天”。

强化监测  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现在身体怎么样?生活上还有啥困难没?”

“身体还可以,药也够了。现在买药可以走大病医保,生活已经很好了。”

……

暖心的关切、知足的回答。这是潞州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工作人员与老顶山旅游发展中心社工站在回访低保老人石春莲时出现的温馨场景。

今年60多岁的石春莲老人,是滴谷寺村民,几年前得了白血病。当老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听到高昂的医药费时,就萌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潞州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时得知她的情况,便在第一时间与老人取得联系,积极协调、快速申请,很快就为她申请到大病医保,解了老人一家的燃眉之急。

“时不时来看看我,叮嘱我吃药,帮助我办理医疗费报销手续。很感谢,心里总是暖和和的。”石春莲老人满脸感激地说。

近年来,潞州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爱心义诊、惠民政策宣讲等方式,全面摸清辖区困难群众实际情况,并将其分类记录归档,选择合适的救助方式开展社会救助,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扎实推动困难群体救助落细落实。

“通过开展惠民政策宣传,让老百姓对社会救助政策多一些了解。最起码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老顶山旅游发展中心民政办主任杜晶说。

凝聚合力  扩大救助保障范围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潞州区已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基本生活救助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包括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救助、其他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包括临时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开展全覆盖、常态化走访排查,实行面对面、零距离政策咨询,提供精准化、专业化心理疏导……为将兜底性的惠民政策真正惠民,潞州区民政局按照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式,将救助经办服务由“窗口申请办”转变为“上门主动办”,切实把救助政策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家门口。

“今年7月,我们根据相关政策开启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进一步拓宽困难群众救助范围,被认定的家庭或成员可享受如残疾人两补、圆梦工程、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各相关专项救助。”潞州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张慧说。

完善机制  提高救助帮扶质效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力度,潞州区还强化提升临时救助“救急难”功效,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多项惠民政策,包括对重病、重残人员的政策倾斜,重病、重残人员可单独提出低保申请等暖心举措,建立健全完善社会救助资源库,按照“逢救必核”原则,及时对困难群众开展救助。今年1月至10月,累计救助城市低保对象57360人次,发放城市低保金3400万元;累计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8622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111万元;累计新增城市低保对象149户223人、农村低保对象64户108人,截至目前,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885户7435人。现有城乡特困人员397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694万元;临时救助217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9万元。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着力夯实‘老有所养’服务基础、提高‘弱有所扶’服务能力、织密民生保障兜底之网,把救助政策和服务主动送到家门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身边,把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潞州区民政局局长牛庆红说。

·黄新孙鸣·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黎城县西仵镇全力营造和美宜居乡村环境
  2. 沁源县举办2025年度沁源秧歌大赛
  3. 壶关县强化农资专项检查护航春耕生产
  4. 暖心搭建“就业桥” 铺筑民生“幸福路”
  5. 市公安局屯留分局开展寄递物流专项检查
  6. 壶关县严把农资质量关护航春耕保生产
  7. 潞州区“技能+服务”按下就业“加速键”
  8. 潞城区第二批1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9. 潞州区天晚集市“圈”人气“旺”消费
  10. 黎城县备足物资保春耕
专题
  • 潞安化工集团
  • 聚焦2025长治两会
  • 2025元宵节
  • 2025新春走基层
  • 网络中国节·春节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