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姗 武玮
秋高气爽,山明水秀。镶嵌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带上的平顺县东寺头乡虎窑村,苍翠古木高耸入云,特色民居诗意盎然,犹如一幅梦境深远的山水画。
以路为媒,因路而兴。近年来,虎窑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让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党建引路 旧村落变美家园
“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不仅道路变得干净整洁,居住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是啊,咱村再也不是脏乱差的老样子,咱可得珍惜现在的环境,房前屋后也得打理得井井有条。”提起村里的变化,坐在村口休憩的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
借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这股东风,虎窑村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全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汇聚干部、党员、群众合力。
在谋划阶段,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召集全村党员为建设和美虎窑集思广益。“从提升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村内街巷道坚持常态化、长效化保洁。”“既整治环境,也树立形象;既有和美元素,又要有虎窑特色。”……一条条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为乡村建设献上“金点子”。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虎窑村以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村容村貌为重点,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带头开展卫生整治,推动活动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谁保护、谁受益”的宣传活动,确保村民成为环境整治的主力军,形成“久久为功治环境”的良好氛围。
“东寺头乡大力发展旅游业,借力‘大水网’工程,12个村接入八道水,真正解决了产业和生活用水难题,虎窑村也从主水管道接入黑山羊养殖分支管道,助力产业发展。”虎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松保说,如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与八道水贯通全村,路水硬件设施齐备,依托这一优势,虎窑村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优势,盘活闲置农房,使集体经济“多点开花”,乡村振兴“喜结硕果”。
创新铺路 绿化带变风景线
环境美是基础,产业兴是支撑。虎窑村把党员群众作为村级发展“智囊团”,利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的区位优势,充分听取大家意愿,共同商定发展新路。
“我们村将发展方向瞄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创新性地对裸露地、绿化带进行绿化、美化,构建层次明显、结构稳定的景观带,增强道路景观的观赏性,逐渐打造出高颜值绿美‘流动风景线’。”侯松保说。
大大小小的绿化景观,沿路的绿化廊带,错落的微景观,逐渐成为各地游客驻足观赏、拍照打卡的“网红地”,越来越多的游客从“途经过客”变为“驻足感受”,虎窑村的新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实践蹚路 荒山沟变致富沟
“乡村要发展,产业要兴旺。虎窑村集体经济薄弱,只有深挖资源,找准发力点,才能实现增收致富。”侯松保说。
借助旅游热带动特色养殖发展,虎窑村引进黑山羊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总体规划存栏10000只,建设养殖基地、育种车间、屠宰车间、加工车间、转运基地、特色民宿,形成从活畜收购、养殖、屠宰到餐桌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建立羊肉产品生产经营体系,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
“项目选址在虎窑村一条荒废的山沟,建成后,采用‘公司农户+生态养殖+旅游康养’模式,打造集养殖、观赏、狩猎、屠宰、销售、康养于一体的生态牧场。”项目负责人张军卫介绍,目前已建设完成1200平方米的民宿1座、450平方米的养殖厂房4座,同时还配备500平方米仓储车间、400平方米办公楼、800立方米蓄水池。如今,项目已试营业运行。
荒废的山沟变为特色养殖致富沟,旧山坡展露新面貌,特色养殖全面助力虎窑加速度发展,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底色。
在东寺头乡管洞水星空露营地,站在海拔1340米的高山,如同立于云端,山顶观星台地势平坦,可揽日出日落、星空银河。
“露营经济”,撑出乡村振兴新天地。虎窑村建成可容纳10辆房车的露营地,让人们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中,亲近自然,享受星空下的宁静与美好。
今日虎窑,可看、可娱、可品;今日虎窑,业兴、人和、蓬勃。
红黄蓝三色平行,相映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中间无限延伸,远远望去如彩虹一般,串联起村庄、田野和山川,也串联起“诗和远方”,带来新的希望。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