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县区新闻

“智能大喇叭”播出振兴“好声音”

——黎城县西仵镇农村见闻

李剑力 宋宇翔

“乡亲们,大家好。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各家各户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跑到河边去玩,大人也不要去河里玩水,要珍惜生命,预防溺水……”6月19日,黎城县西仵镇幸福庄村广播员郭里忠正通过“智能大喇叭”播报通知。与以往不同的是,郭里忠不需要再跑到村委会广播室去对着话筒喊话,而是直接在手机上打开“智能大喇叭”平台就能完成。

众所周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喇叭曾经是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大喇叭覆盖范围不足,管理不够智能等问题比较突出。西仵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辖区大、村民多,常见的电话、微信群、公示栏等宣传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旦碰到紧急事宜的通知,不仅费时费力,效率还低。针对此类问题,西仵镇对农村大喇叭进行数字技术赋能,打通了服务群众传递公共信息的“最后一公里”。

“智能大喇叭”  让科技知识“声”临其境

“现在很多群众在玉米制种上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制种田最终要收获作种子的是母本,因而在田间管理上,偏重母本,甚至不给父本追肥。其结果是父本瘦弱,长不起来,花粉量少,散粉率低,导致母本果穗结实籽粒少。因此,前期要促进父本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及时提供充足花粉。但授粉结束后最好砍掉父本,以改善母本生育环境和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在玉米制种播种期,西仵镇农技人员就通过“智能大喇叭”,持续不断播报玉米制种的相关技术。

走进西仵镇东仵村,响亮的“智能大喇叭”声音回荡在村子上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村民侧耳倾听。村民李克诚一边清扫庭院,一边仔细聆听着广播内容,他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安安静静守候着广播时间,听“智能大喇叭”广播已然成为他生活中的常态。

“西仵镇是黎城县玉米制种基地之一。往年在玉米制种播种期,镇里都要召开技术培训班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但许多农民因忙不能参加培训。自从各村安装了‘智能大喇叭’后,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农技科普知识。”西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康彦斌介绍。

通过“智能大喇叭”和农技人员有针对性地下地技术指导,西仵镇1020亩制种玉米长势良好。

“智能大喇叭”  让国家政策“声”入人心

“2024年的养老保险开始缴费了,今年又新增了三个档次,请村民们尽量通过支付宝、微信进行缴费,如果不会操作,打电话让网格员帮帮忙”。西仵镇通过“智能大喇叭”广播动员村民们主动缴纳养老保险,不到一周时间,全镇的参保率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以前不知道还能用支付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呢,现在按照网格员的指导,很快就学会了,确实比较方便。”家住西水洋村的王大姐,离镇上银行比较远,听村里广播说可以通过支付宝缴费,她便联系了村里的网格员,在网格员的指导下,很快在支付宝上缴费成功。

“我年纪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大喇叭’就很贴心,只要它一响,村里的大小事都知道了。现在我每天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听广播。”西洼村村民李振民老人在家门口一边听广播一边说。

“其实在农村,会使用新媒体的农户只是很小一部分。相对于新媒体,专门‘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话’的农村广播显得更服水土。”西仵镇党委副书记杨月令说。

“智能大喇叭”  让基层治理“声”手不凡

“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影响身体健康,威胁交通安全,秸秆还田有助于增强土壤肥力……”坑东村村民杨俊红说:“自从村里安装上‘大喇叭’后,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大喇叭’不但会讲到秸秆禁烧、垃圾分类、防溺水工作、食品安全等应急情况处置,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农业方面的一些政策。”

随着“智能大喇叭”的“开腔”,着实解开了村民心目中不少的疑惑。

“通过广播,能给人公开透明感!”当被问到村里的广播有什么作用的时候,正川村村民辛如华这样说,“比如村里换届选举,事前就通过广播宣布选举时间和流程,选举完了,还会通过广播公布选举结果。”

据了解,为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和堵点,西仵镇按照“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引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以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志愿者、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组建了13支人居环境专项整治队伍,每周对镇村主干道、村内道路、农户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漂浮垃圾袋等进行清理规整,村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每天早、午、晚饭后,村里的‘大喇叭’都在广播环境卫生。”看到镇、村两级的干部和志愿者们在打扫村道、清理卫生死角,东仵村村民宋建军也自觉地拿起自家工具加入到清扫整治队伍。

“‘智能大喇叭’在农村百姓心目中认可度较高,是西仵镇基层组织管理事务、农民群众了解村务的重要渠道,对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应对农村突发事件、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水费征收、新农合缴费,还是秸秆禁烧、人居环境整治,村书记只要在广播里通知一下,信息便立刻传遍全村,并迅速得到响应。‘智能大喇叭’在我们西仵镇真正起到了‘喇叭一响、一呼百应’的处置效果。”西仵镇党委书记范志强说。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村庄似花海 风景变“钱”景
  2. 水清岸绿景色美
  3. 北京市通州区与上党区 对口送教结硕果
  4. 奋楫争先绘新景
  5. 织密“安全网” 打好“主动仗”
  6. “智能大喇叭”播出振兴“好声音”
专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全民反诈在行动
  • 文化中国行
  • 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党纪学习教育
  • 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