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专题 > 中部崛起 ‘晋‘在眼前

万千气象看中国 | “千万工程”:造梦乡土 造美乡村 造福乡民

  • 来源:黄河新闻网
  • 发布时间:2024-04-18

编者按:奋进的春天,奋进的中国。为充分展现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勇拼搏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所创造的美好生活,黄河新闻网策划推出《万千气象看中国》山西篇章系列报道,聚焦产业转型、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用鲜活的镜头、生动的语言,全景呈现三晋大地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张旭)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中国,农业的事儿、农村的事儿、农民的事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

围绕“三农”工作,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进行一系列重要实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立足“三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方位,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很重要的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千万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肯定了“千万工程”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普遍意义。

20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千万工程”经验从之江走向全国,成为引领各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面鲜艳旗帜。

黄土高原上,阡陌织锦绣。“千万工程”经验不断被解锁、被吸收、被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农村篇”在三晋大地徐徐铺展。

4月9日,在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岳家庄村,旋耕机、施肥机正开垄、翻耕。 郭卫卫 摄

农业何以强?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

连日来,山西南部小城的气温逐渐升高。走进运城市夏县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目光首先被一座座整齐透亮的日光温室大棚吸引。和大棚外略显单调的色彩不同,大棚内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管护员正穿梭其中,忙着选苗、间苗、拼盘,各个环节有条不紊。

“我们园区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育苗,建设了日光温室、连栋大棚和智能大棚等育苗区,幼苗的出芽率和成活率都在90%以上。”产业园负责人崔丽娟说道,“园区培育了西瓜、西红柿、辣椒等各类品种,不仅能满足周边农户的需求,订单的辐射面也在不断向省内其他县市延伸 。”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

多年来,山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着力破解一批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为全省“三农”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山西省粮食产量分别在2013年、2020年、2022年先后跨过270亿斤、280亿斤、290亿斤三个台阶。2023年山西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眼下正是春耕春管好时节。在长治市武乡县故城镇故城村田野里,农机手正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穿梭,一大片土地有序焕新,新泥的气息扑鼻而来。贾志明站在田间小道上,看着自家初醒的农田感叹,“粮食丰收,良种是根本,机械是关键。”

行走春耕一线,全省各地各部门合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夯实今年粮食丰收基础。

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桩桩件件、大大小小离不开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

2024年,山西将聚焦“稳粮保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件大事”,扎实实施“粮食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增效、产业融合提效”等“九大工程”,还将启动绿色高效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五个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良顷万里,希望正在生发……

临汾隰县玉露香梨。孔志华 摄

农村何以美?

季春时分,晋北大地绿意盎然,一派生机。

在忻州市偏关县太虎坡文化广场,广场舞队伍刚刚散去。提起过去的县城面貌,杨阿姨忍不住“吐槽”:“街上泥泞不堪,墙角是‘公共厕所’,家门口的下水道夏天臭气熏天,冬天污水结成冰,脏乱……”

偏关县地处山西北端,这里自然环境一度恶劣,“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如今,经过几代人的精心治理,雁北古关满山劲翠,景色宜人,换了模样。同时,偏关县依托黄河、长城、古村、古堡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村民日子越过越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千万工程”的先手棋。

近年来,山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通过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庭院美化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袤乡村实现华丽蝶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如诗意境清晰可见。

2023年4月24日,山西收到来自联合国的喜讯——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被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同年,庄上村还荣获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

向“绿”挺进、逐“绿”而行。荒废窑洞变成了光伏庭院,荒坡荒地改造成了光伏廊道,村民生产生活全部电气化,不仅在庄上村,山西广大农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正由内而外蜕变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2024年,山西将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提出全年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的精确目标,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绿色映衬,铺展和美画卷……

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张越 摄

农民何以富?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山西民歌《夸土产》,是山西“土特产”资源丰富的历史注脚。进入新时期,山西“土特产”成为“金名片”,响誉全国,逐浪海外。

“土特产”是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剂良方。近年来,山西坚持农业“特”“优”战略,打好“有机旱作”“特色优势”“加工转化”三张牌,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加速释放“土特产”优势,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7元,增长8.3%,增幅高于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39元,增长15.6%。2024年,山西锚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这一目标,从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优化乡村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等六大方向,聚力写好“土特产”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4年山西省委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眼下,随着“千万工程”不断推进,将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四月的左权,微风吹细雨,草木染新色。老井村老王叔早早就起身忙碌,他开了一家农家乐,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短短一年时间就在周边区域小有名气。

老井村是电影《老井》的原型村,与老电影中的旧光景不同,眼前的光景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很红很火”!

左权县是全国承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验任务的4个试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依托良好自然生态资源,先行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开辟出一条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转型新路径,其打造的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正是生动实践。2023年,泽城、桐峪、老井三大片区接待16.3万余人次,直接带动就业500人,间接带动就业4万余人。

一边将特产变订单,一边用山水换金银,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引领,开遍致富之花……

起笔点墨,落笔成诗。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乐章。

(来源:黄河新闻网)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屋檐上的文脉
  •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网络中国节·七夕
  • 能源强国·“碳”路先行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