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专题 > 文化中国行

文化中国行丨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武乡县分水岭乡泉之头村以农文旅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 朱海云

夏日悠长,绿意盎然。6月3日,走进武乡县分水岭乡泉之头村,像是翻开了一本写满岁月沉淀的史书,总有几处点睛之笔让人欣喜不已——

十二座明清时期的抬梁式建筑典雅精致、蔚为壮观,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与新砌成的青石板路相得益彰、干净整洁,源源不断的“龙泉”水喷涌而出、清澈甘甜,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绿植花卉掩映成趣、生机勃勃……一幅以“古”为基、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图跃然眼前。

“谁会想到,这座在太行山深处沉寂了多年的小村庄,如今,却凭借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惊艳返场啦!”看着纷至沓来的游客,泉之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亚飞颇为自豪地说。

为让古村焕发新彩,今年以来,泉之头村党支部切实将 “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依托古风古韵,在实施古村落保护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动生态康养项目建设,使全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更加兴旺,打出一套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组合拳”,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自泉之头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为紧抓发展机遇,乡镇党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谋划引导的主体责任,为全村积极争取到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传统村落保护)300万元,用于实施古村落保护项目。2021年,村里还获得了县级扶持资金312万元,用于实施对泉之头至云竹湖连接生态修复和绿化工程。” 陈亚飞介绍,在此基础上,2023年全村高标准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发展规划,建成养殖小区,真正实现人畜分离;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为每户配备分类垃圾箱,垃圾收集率达到100%;完成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实现污水管网覆盖所有农户,黑臭水体得到全面治理;对140户农户厕所进行提档升级,并配置抽粪车两辆,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并建立河面保洁队伍,清理河面垃圾及河底淤泥,种植了莲花等观赏性植物,使全村变“景区”、农家变“花园”。

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泉之头村的“软件”也在升级。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首批建馆村落,近年来,全村始终把“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宣传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通过张贴通告、发放公开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广大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提高村民环保素养,并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各类参评示范农户达到全村常住户数的60%以上。2024年,全村共评选出10户洁净家庭。

全村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既让村民享受到每天住在“景区”“花园”的惬意,也带火了餐饮和养殖,村民增收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截至目前,泉之头村共有两大黄牛养殖场、五名养牛大户,年存栏达130余头,每年可增加收入120万元;一个集体养猪场,现有生猪300头,每年可增加收入8万元。2024年,村集体还投资50余万元建设4个鱼塘,现已完成前期场地硬化、围栏、通水路电等基础设施服务,预计,投产后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

“如今,村子变美了、道路更宽了、游客也多了,我家的荞面灌肠卖得比之前多出好几倍呢!”60多岁的陈大娘,一边摆弄着锅里的瓦罐一边笑意盈盈地说。

从沉睡几百年的传统古村落,到如今远近闻名的“观光村”“打卡地”,泉之头这个沉寂许久的古村,终于换上了绮丽的新装,焕发出古典、自然、现代相互融合的独特风采。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屋檐上的文脉
  •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网络中国节·七夕
  • 能源强国·“碳”路先行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