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了解古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和大运河保护等情况。
水兴则百业兴,水兴则万物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看水”,是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时的一项重要安排。
时间拨回到2003年,同样是在浙江,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影响深远的“河长制”开始实行。
20年过去,河长制何以从长兴走向全国,让全国大小河湖重焕生机?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的“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里找寻答案。
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长兴地处太湖之滨,河网密布、水系发达。20年前,这座依水而兴、依水而美的小城却深受水环境破坏的困扰。
站在保护环境还是发展经济的“十字路口”,彼时的长兴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在砍掉一批传统企业后,从水环境治理这一突破口出发,河长制应运而生。如今,全县总长1659公里的河道,全部纳入各级河长管理。
河长制为长兴带来了“河长治”,当地生态环境好起来的同时,老百姓的口袋也鼓了起来。
这项诞生于长兴的制度,随后在全国推广开来。“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2017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
2018年6月底,河长制在我国全面建立,大大小小的河流有了“守护人”。
水常清、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治水不止治“水”。找准靶点,才能精准施策。
2003年,长兴县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河长制”体系,为的就是破解“没人管”“管不住”“多头管”这一系列河湖治理的难题。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水、治岸、治山、治污,河湖管理保护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河长制的全面建立,在实践中打开了新局面。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
以河湖治理“小杠杆”,撬动生态环境保护“大效应”,需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
“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就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河长制改变了一方水土,也改变着一方百姓的观念。
各地的河长,从最初管河治河,到自觉传播生态环保理念,在全社会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内生动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河长”“生态卫士”涌现出来,生动诠释着全民行动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河长制,带来了“河长治”,也升华了每一个中国人对于生态环境的思考。正如长兴又见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绿色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
策划:杜尚泽
撰文:梁冠群 周洪业
编辑:郑晓宇 王嵘
校检:吴玥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李学仁
视觉:赖向东 毕晓洋 李琰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