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降耗、屋顶发电、中水回用,全力攻关绿色低碳——
山西日盛达项目建设追绿逐优提质效
初春的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春风还未染绿枝芽,暖阳已经酝酿出一场声势浩荡的“绿色”行动。
3月2日,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园日盛达二期光伏玻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窑炉基坑开挖工作。在山西日盛达新能源集团总经理宋明生眼中,一个“枝叶繁茂”的绿色产业正在生长。
新技术催生绿色效率——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光伏玻璃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日盛达一期光伏玻璃项目年生产光伏玻璃原片2000万平方米,产品经历了从4毫米到2毫米的厚度跨越,通过其配套的钢化镀膜加工系统,使得生产的光伏玻璃透光率增加到94%以上。
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的日盛达二期项目技术再升级。
拼“薄”。为满足光伏组件轻、大、薄的发展趋势,日盛达二期项目将采用最新超薄压延成型工艺,能够生产厚度1.6mm的超薄光伏玻璃。“厚度的减少,意味着透光率增加,发电功率提高,运输成本减少,安装费用降低。”宋明生说。
降耗。等宽投料技术,降低原材料熔化时的能耗;纳米喷涂窑炉全保温技术及远红外热反射技术,减少热损失;窑炉卡脖结构,提高熔化效率……“过去我们生产一公斤光伏玻璃,需要1630大卡的热量,通过这些技术的更新升级,每公斤光伏玻璃能耗降低至1350大卡热量。”宋明生介绍。
提“智”。未来,项目生产厂房将植入工业大脑,打造从供应链、厂内智能制造到客户端的全程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加持,可以实现绿色低碳的精准化管理。”宋明生说。
一项项专业技术名称脱口而出,在宋明生的一一解读中,传递着项目强技术、降能耗、提效率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变革,日盛达二期项目投产后,将具备日融化量2000吨,年产量8000万平方米的产能。产能提升的同时,带来的却是能耗的大大降低。项目投产后,光伏玻璃原片单位产品能耗将优于国标1级能耗限额,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新理念促进绿色循环——
22万平方米,这是日盛达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也是日盛达布局“绿色厂房”的有效阵地。
“用自己的‘资源’,发自己的电。”未来,项目将建设15兆瓦厂房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1950万千瓦时。此外,通过高温烟气回收发电技术,建设余热电站,年发电量可达6862.6万千瓦时。“两种发电技术每年可发电约8000万千瓦时,满足项目四分之一的用电量,是我们节能减排的一大举措。”宋明生说。
“将废弃的中水,变为产能。”日盛达二期项目建成后,日耗水量达到3500吨。宋明生介绍:“过去我们产生的废水通过污水处理直接排走,而如今,我们将处理过的中水回用,再次投入到生产中,大大降低了耗水量,每年可消化上党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127万吨。”
优环境支持绿色提质——
一片“绿”意的蓬勃而起,背后是一股自上而下的项目建设正能量。
“二期建设工程量很大,不论是电力系统的提质升级,还是中水回用的规划设计,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作支撑,这些都是上党经济开发区在帮我们对接、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从解决厂区土地指标到缓解资金压力,我们得到了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宋明生说。
技术革新意味着设备的更新换代。日盛达前期在设计、购买土地以及购置设备上,已经花费了上亿元资金,后期企业还要在设备购置上投入数亿元资金。巨大的资金压力,如何缓解?
“根据企业诉求,厂房由上党经开区平台公司先行代建,待企业投产上市时对厂房进行回购,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上党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龙说:“当前,我们以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为抓手,坚持项目专员制度和领办代办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服务,不断打造区域竞争优势。”
日盛达的绿色提质发展,引领着上党经开区龙头领航、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未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依托日盛达的龙头地位,继续招引上下游光伏产业配套企业落地,逐步壮大产业集群,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李龙说。
本报记者 贾奕
(来源:)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