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山西新闻

人民日报看山西丨高平:焕新古村落 苏庄喜事多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 发布时间:2024-02-08

rmrb2024020806_00.png?x-oss-process=style/w10

红楹联、红灯笼、红标牌……行走苏庄,抬头见喜。晚上,花灯点亮村庄,一盏盏、一串串,造型别致,流光溢彩。

f4634af46e8b10c23918807caaa3635.jpg?x-oss-process=style/w10

苏庄村依山傍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现存25处明清古院落,穿村而过的晋豫古道见证了它曾经的繁华。

这两年,高平市重点建设高铁新区,距离高平东站仅1公里的苏庄村又迎来新机遇,它随之有了一个新名字——喜镇。

e0c64875950b92af25436800b9f28aa.jpg?x-oss-process=style/w10

喜从何来?2021年以来,苏庄村通过置换、租赁、村集体入股等形式,盘活古建筑,将高平传统“喜”文化植入旅游业态,古院落变成传统婚俗体验馆、银饰博物馆、剧场、民宿,建起中式婚礼堂,民政部门都搬了进来。

高平市304个村,有6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这些古建多为明清时期晋商大院,共性多、个性少。游客白天看院,晚上睡觉,业态单一。古建如何发新芽?多年摸索,高平逐渐找到方向:必须找到独一无二的文化定位。

“苏庄做‘喜’文化是有根儿的。”高平市国投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和鹏飞介绍一一道来,“高平有‘三大怪’,有一怪是‘娶媳妇半夜来’,说的是我们这儿的婚俗很独特。再来,高平县志中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来此赏连理树的记载。还有,村里大户贾杨两家本来不和,他们的儿女却结为亲家,留下一段佳话。”

a3121a8aeede2037743f3eb4bda17a3.jpg?x-oss-process=style/w10

腊月十七是个好日子,苏庄村办了四场婚礼。“我喜欢仪式感,一直想办一场中式婚礼。”结婚那天,崔帅穿明制婚服,坐花轿,请的是唢呐乐队,“游客以为我们在表演。”崔帅的亲朋好友,前一天晚上就住进民宿春明院,不仅参加了婚礼,还游玩了一趟。

春明院原来的主人叫侯春明,68岁,是一名老党员。他20岁离家,父母去世后,回来得少了,老房子已经空了七八年。“村里开发老房子,我全力支持。”侯春明带头腾出房子。

前几天,听说花灯搭起来了,侯春明带着老伴儿、孙子专门回来一趟。站在大门前,花灯照亮门匾,侯春明想起儿时的玩伴们喊着“春明院见”的日子,“老院子还在,就有一份念想。”

武永锋家的院子是一座两进四合院,以前住了6户人,后来陆续搬走,只剩下他的父母,院子里坑坑洼洼,房子不少地方都塌了。

院子修好后,改成演艺剧场,取名永顺堂。因为这里曾是上党梆子戏曲班永顺班创始之地。景区从山西籍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取材,创作同名实景剧。

c9482b28790d02f4f53decbb15fa822.jpg?x-oss-process=style/w10

(以上均由喜镇苏庄景区供图)

首演那天,武永锋挤在院子里上下打量,一切有新,土路铺上了青砖,破掉的墙体补上了手工青砖,尘封多年的石碾子成了置景道具。一切又照旧,院子的格局没有变,铁门花、旧门牌都在,“老院子又热闹起来。”

“开发苏庄村,落脚点是让老百姓增收。”苏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磊介绍,苏庄村委会成立高平市苏庄古民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分类建立劳务人才库,开展技能培训,向景区输送100多名服务人员。还有村民自己经营饭店、民宿、小吃摊。景区运营两年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000元增加到1.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破百万。

“去年灯会期间,村里人多得路都看不见。”张磊说道,“今年提前准备,专门划了一块地方让村民摆摊,47个摊位100多人报名,最后只能抓阄。”

67岁的贾瑞鱼在家门口卖饮料,一年能挣1万多元。之前,贾瑞鱼因突发脑出血,病了20多年,干不了重活儿,看东西还重影。无事可做,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日子难熬得很,常年眉头不展。自从摆起小吃摊,贾瑞鱼又会笑了,“大家‘奶奶,奶奶’地叫着,开心得不行。”

一大早,李兴龙忙得脚不沾地。油锅里嗞啦响,肉丸子一锅接着一锅出。61岁的李兴龙开过饭店,做过司机。前两年,眼瞅到60岁,不能再开大车。“苏庄村开发旅游,让我赶上了好时候。”他拾起老本行,支起小吃摊,卖当地特色美食肉丸汤和高平十大碗,一年能赚五六万元。

“去年春节卖断了货,今年我备了100斤肉,炸了十几箱肉丸子。”李兴龙说话压不住笑,他和老伴匆匆吃了碗面,准备迎接今年春节的第一波客人。

(原文见报有删节)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山西:线上平台带来的采购变革
  2. 90%回收利用 报废车拆出新前景
  3. 凝聚改革共识 勇担时代使命
  4. 我省各地立足特色优势 做强做大“特优”养殖产业
  5. 文物里的国潮 | 孙悟空面塑作品亮相山西太原
  6.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我省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让数据活起来 用起来
  7. 阳泉高新区:崛起“数智”产业新高地
  8. “天命人”快来!领取限量通关文牒
  9. 电力护航“月饼之乡”传统手艺蝶变新生
  10. 山西古建 中国审美 世界惊艳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屋檐上的文脉
  •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网络中国节·七夕
  • 能源强国·“碳”路先行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