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接续好政策 稳住好日子
——我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成效显著
寒冬时节,代县雁弘纺织公司帮扶车间里的机器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织袜生产线上紧张地忙碌着。工作间隙,57岁的王秀平微笑着说:“我和丈夫身体不好,都在帮扶车间找到了合适工作,每月有4500多元的收入。”4年前,王秀平夫妻俩从30公里外的滩上镇下寺村搬到县里的安置点,和邻居们开启了就近上班挣钱模式,日子越过越开心。
36.2万脱贫群众搬入新家园只是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后续扶持更重要、更艰巨。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我省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多渠道促进就业、大力度发展产业、全覆盖抓好配套、全方位加强管理、常态化形成机制,全力以赴巩固住、拓展好搬迁脱贫成果,促进搬迁群众生产有门路、生活有质量、融入新生活、过上好日子。
出政策促进纾困解难
“后续扶持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服务入驻企业的承诺是否落实?”“招商引资培育产业的措施是否兑现?”……
这些关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无时不牵动着各级干部的心。天镇县委书记文晓东带着一系列问题多次深入“万家乐帮扶产业城”,实地查看标准化厂房的实际利用情况,详细了解入驻企业的经营状况,仔细询问招商引资具体进展。他叮嘱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用好中央和省里出台的“33条”“46条”纾困利企措施,对入驻企业逐一分析,一企一策针对性主动服务,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拉长链条,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天镇县曾是我省的深度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上万人从不同的乡村搬迁到县城的万家乐移民新区。得益于后续扶持政策的落地落细,更多的搬迁脱贫群众在“万家乐帮扶产业城”实现就业。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我省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重点区域、特殊群体,2021年以来,我省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全面系统梳理文件,延续、优化、调整、新增后续扶持政策,形成了“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工作体系,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省乡村振兴局会同22个部门联合出台交通补贴、稳岗补助、吸纳就业奖补等就业帮扶优惠政策,对经营主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由每人1200元提高至1500元,按照吸纳脱贫劳动力人数分别给予5万元至25万元阶梯式奖补,岗前培训每人补贴1000元;对帮扶车间购买设备等生产性投资给予贷款贴息,落实水电补贴、用地保障等优惠政策。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张玉宏说:“今年我省进一步印发指导意见,制定了支持发展就业帮扶车间政策措施和帮扶车间考核办法,1122个集中安置区全部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608个搬迁后扶项目纳入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带动18.7万搬迁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抓主体增加就业规模
走进石楼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石楼小镇”的皮具箱包帮扶车间,45台崭新的缝纫机“嗒嗒”作响,工人们正在赶制箱包订单。在车间上班的以周边参加过免费技能培训的搬迁妇女居多,工资按计件发放,每月有2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收入。
“不能让参加过培训的人白白浪费了手艺,新车间运营3个多月,已吸纳35名参加过免费技能培训的工人就业。”车间负责人刘艳红告诉记者。
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我省紧紧扭住产业就业这个重点,将安置区1090个发展项目优先纳入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给予扶持,800人以上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430个,800人以下配套车间工坊519个,50%以上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劳动力,通过订单生产、生产托管、产品代销、保价收购等方式,多渠道带动增收。
抓经营主体促就业。我省将用工在1000人以上,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比例达到职工总数30%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从事集贸市场、冷链物流等生产经营主体认定为帮扶车间;对政府投资建设或产权归集体所有的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户和监测户劳动力的比例,由30%提高到60%,增加带动0.2万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将帮扶车间吸纳脱贫户、监测户、搬迁户劳动力门槛由10人降低到5人,促进更多市场主体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挑战,我省把就业帮扶车间作为实现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的重要支撑,深入开展外出务工输送、就地就近安置、帮扶车间吸纳、公益岗位援助、自主创业扶持、技能培训提升“六个一批”就业帮扶行动,送岗稳岗拓岗30.4万个、培训11.8万人次,实现有劳动能力搬迁家庭就业帮扶的全覆盖。
以小车间撬动大产业。今年我省实现帮扶车间数量、吸纳脱贫劳动力人数、务工就业工资“三个增长”。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帮扶车间1764个,较去年底增长26个,就业总人数7.21万人,增幅28.9%,其中脱贫劳动力2.83万人,增幅35.4%;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也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99元,同比增长6.11%。
促融入提升幸福指数
走进坐落于保德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惠民家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高楼,小区内景观树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木质凉亭内悠闲地聊天,附近幼儿园传来孩子们的嬉戏声……处处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70岁的搬迁群众刘光提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容:“多少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以为一辈子就那样过了,哪能想到老了还过上这好日子!”为了使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社区的生活,保德县结合县情制定从“搬”到“富”的一揽子政策,配套出台了4类44项产业扶贫、3类8项就业扶贫、4类21项社会保障政策,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便利地享受看病、托养、购物、休闲、乘车、办事及孩子上学“七个一出门”服务。
完善设施促服务。按照“五有六便利”的标准,各个安置区基础设施实现有供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供气供暖设施、生产用电设备和5G网络,公共服务实现生活购物、上学入托、就医报销、养老保障、物业维修、红白理事便利。全省1122个集中安置区配建及共享幼儿园719所、义务教育(小学、初中)1147所、卫生室(站)1132个、养老服务中心(站)521个、农贸市场401个、室内外活动场地2312个。
党建引领抓治理。全省120个800人以上大中型安置点全部成立了独立的基层党组织,其他1002个集中安置点通过单建、联建、派建、挂靠等方式,实现1122个集中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依托836个“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和3642名社区干部,落实就业帮扶、权益保障、养老衔接、信访调解、应急管理、志愿服务“六个到位”。
移风易俗促融入。各安置点结合实际开展了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等专项行动,以及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五好”社区创建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让精神引领和道德力量深度融入搬迁家庭;健全居民教育、矛盾调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准,建立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守望相助、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如今,在三晋大地上,干净整洁的易地搬迁小区、蓬勃发展的产业园区、欣欣向荣的就业帮扶车间、书声琅琅的校园、宽敞的道路、便捷的服务中心一应俱全,实现了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历史性跨越,“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氛围愈加浓厚,广大干部群众正奋力谱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李全宏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