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新姿。本报通讯员摄
风暖人间草木香,绿树阴浓夏日长。古州平定,进入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娘子关下,流水潺潺,游人脚步匆匆;砂淘街上,古韵悠长,顾客流连忘返;工厂车间,机声隆隆,工人神情专注;乡野田畴,满目生机,农人笑语依依……
平定,太行老区一片历经洗礼的红色热土。
1931年7月“平定起义”,诞生了北方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红24军,“红星照耀北国”。1937年10月“七亘大捷”,小村七亘成为八路军挺进太行山首战的发生地,七亘村重叠山地伏击战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术。
赓续红色血脉,时代华章开启。人人谋转型,百业蹚新路。今日平定,古韵浓,景色新,是一方美不胜收的绿色家园。
一条街道,写尽砂器往世今生
一块块古朴的匾额,一间间典雅的店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古色古香小街,32家店面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穿梭于琳琅满目的砂器之中,游人兴致盎然。有的赏壶,有的品茗,有的选购,有的亲自挽袖上阵,过一把抟砂制壶的瘾。
平定县城新建路上的砂淘街,是各地游客的“打卡地”,也是平定文化新地标。
晚上8时,华灯初上。若水壶莊店,整理镜头,装备就绪,张佳佳开始了抖音直播。“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舒缓的乐曲中,开水,沏茶,精美的紫砂壶浸泡,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依靠直播,张佳佳圈粉无数,平定紫砂壶亦走向大江南北。
砂淘街上,和张佳佳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外闯荡多年,却在老家平定“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砂随人意泥成器,矿悟匠心土成金。平定砂器历史久远,制作技艺堪称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活化石”,在清乾隆年间有“龙”字壶传说,旧时和广东砂煲、宜兴紫砂齐名,史称“三鼎甲”。2014年,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的平定砂器和陶瓷已经涵盖炊具、茶具、日用品、工艺品、收藏品、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等门类几百个品种。更由于其某些不可替代的密集型手工操作,平定县将“平定砂器、陶瓷”作为平定产业转型升级的富民和潜力产业。
近年来,在平定县“富民强县”战略引导下,一批技术力量雄厚、投资力度大、起点高、生产效益良好的砂陶龙头企业纷纷兴起。通过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技术引进等得力举措,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带动了一批中小型砂陶企业的发展。全县紫砂手工作坊从无到有,发展起规模不等的各类紫砂企业、工作室、作坊188个,砂器、陶瓷、紫砂企业的从业人员1.3万余人,产品畅销海内外,产值近5亿元。
立足经济转型升级,平定县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砂器、陶瓷产业发展的政策。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紫砂南宜兴·北平定”高层研讨会和四届紫砂行业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同时,开通“砂都平定”高铁品牌专列,不断扩大平定紫砂品牌的影响力。
古韵砂淘街,4000平方米商铺,32家企业,浓缩了平定人对传统的传承与探索。
因为紫砂,许多人的生活得以改变。
宁艾村张俊美曾经家境窘迫。一家四口,三个生病,常年服药。紫砂培训班开班,老师冯志琴倾囊相授热心鼓励,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做壶不是重体力活,掌握了这一技之长,不仅自己能赚钱养家糊口,还能将此技能传授给女儿。”全县举办的竞赛中她夺得一等奖,颁奖典礼上,张俊美的笑容温暖了许多人。
一座小镇,孕育古州美好未来
小镇名叫张庄镇,在平定县经济版图上,如今有了个新名字,平定县新能源电池小镇。
小镇其实不小,历来是平定县矿产资源大镇、工业和交通重镇,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战场。新能源电池小镇规划面积1万亩,其中布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6000亩,锂电池产业链项目4000亩,并配套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项目。
与之前相比,今年的张庄镇格外热闹。原山西远鑫碳素有限公司,闲置多年的厂房,大型机械伸长着臂膀,运输车辆穿梭。中烨锂电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二期)施工现场,工人师傅多节点施工,总投资5亿元,年产4万吨锂电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全速推进。
与此同时,投资7亿元的山西中烜年产4.5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及深圳贝特瑞投资60亿元的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成品一体化项目,进展迅速。
在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军的电话不时响起。最近一段时间,他几乎是连轴转。“这几个项目投产达效后,电池小镇锂电负极材料新增年出货量29万吨,年新增产值186亿元,加上已有的产能,预计市场占有率将达20%,位居国内前三。”龚军的自豪全写在脸上。
追“风”逐“日”发展新能源,在新能源电池小镇,即将落地的还有:江苏大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0MWh风电项目,苏州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00MWh风电+300MWh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北京中新能源400MWh储能电站项目。以上3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年发电量可达24.4亿千瓦时。
按照规划,到2023年底,以深圳贝特瑞10万吨负极材料成品线投产为标志,小镇范围内锂电负极材料成品年生产规模达到30万吨,小镇年产值达到百亿量级,进入负极材料供货量全国前三名;到2025年末,正极材料、电解液(包括电介质)、隔膜相继布局,且逐步达到与负极材料匹配量级,小镇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到2030年,电池产业成型。引入宁德时代等电池整装制造商,建成在全国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千亿量级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阳胜河由西向东贯穿电池小镇,结合电池小镇区域产业布局及历史文化,投资2亿元的阳胜河新能源主题湿地公园即将开工。
新能源电池小镇,代表着平定县的希望与未来。
一个新村,浓缩老区幸福生活
初夏,平定县鹊山移民新村。
音乐响起,30岁的王燕斌和小区邻居开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几年时间,一起迁来移民新村的新邻居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老伙计”。
王燕斌笑容灿烂。“在小区里的扶贫车间上班,忙起来很充实。”
和王燕斌一样,在鹊山新村,昔日114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儿有了新家、新工作,开启了新生活。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能发展”,平定县做好“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通过采取“易地搬迁+就业培训”的方式,持续加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搞好专场招聘,并将扶贫车间开设进小区,提供扶贫特岗、公益性岗位等,帮助搬迁户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户”的目标。
为解决鹊山移民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平定县积极引进山西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建设扶贫产业园。如今,扶贫产业园的产业结构已从最初的全屋定制单一产业发展为集全屋定制、农特产品加工、品牌农产品运营于一体的多元产业。6家家居生产企业和8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搬迁群众筑起了致富“梦工厂”。
在扶贫产业园里有一个500多平方米的技能培训基地,山西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薇正在这里和负责员工培训的讲师商量新一轮的培训内容。“岗前培训是每名新员工上班的‘第一课’,也是‘必修课’。”
从岔口乡范家岩村的破旧窑洞,搬进了冠山镇鹊山移民新区,王燕斌在扶贫产业园接受了培训。从家居行业的“门外汉”成长为车间里的“技术大拿”。
“搬进鹊山移民新区让我们一家人高兴了好一阵儿。如今在‘家门口’的产业园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月挣三四千元,这样的日子踏实又有奔头。”
阳光洒满笑脸,“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家人催着我赶紧找个姑娘成家。”
和王燕斌一样,产业园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成为初夏阳光里,古州平定最美的风景。
记者手记:
砂淘街上的张佳佳,新能源小镇的龚军,鹊山新村的王燕斌,都是平定县最最普通的人。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正是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普普通通的“音符”,共同演绎出全县“人人谋转型,百业蹚新路”的宏大旋律。用最普通的色彩,共同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壮美画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平定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密码,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殷殷嘱托化作前行动力,关心关爱化作巨大干劲,平定儿女正以奋斗者的姿态,谱写着老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白雪峰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