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吐绿,汾水泛波。春到三晋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了山西。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山西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这是一个传统能源资源大省向着绿色低碳进发的“涅槃”之旅:担当使命,探路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向改革要动力、向转型要效益、向营商环境要竞争力,绿色低碳发展步入快车道。
这是一个中部黄河流域省份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嬗变”征程: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阔步迈向向往的生活。
晋者,进也!站上新起点,一个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山西,正在奋力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双碳”背景下,肩负能源保障和改革试点双重使命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电力外送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双碳”背景下,山西肩负着能源保障和改革试点的双重使命。
每13分钟发一列保供煤、每天运量100多万吨……去年10月份开始,一辆辆保供专列从山西大同出发驶向秦皇岛港口。
能源保障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山西毅然扛起煤炭、电力等能源保供重任,去年原煤产量达到11.93亿吨,较上年增加1.3亿吨;克服困难向16省(区、市)累计发送保供电煤4356万吨,合同完成率106.15%,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山西贡献”。
煤炭大省走好“双碳”路,不仅要保供应,更要挖好煤、用好煤。山西坚定不移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持续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加快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开采,推动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
没有脸沾煤灰的矿工,没有四处扬起的煤土,取而代之的是搭载5G网络的自动巡检机器人,是智能调控指挥中心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这是记者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看到的煤矿作业场景。依托智能化综放开采设备和技术,塔山矿将采煤工效提升42%,生产能耗较以往降低5%以上。
在山西,类似这样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建成328处,21座煤矿实现5G入井,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今年山西将再建成5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重点推进40座煤矿绿色开采试点。
传统产业华丽转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山西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面对1000℃以上的高温火焰喷吐,你敢伸手去触摸一张薄薄的毛毡吗?走进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记者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把手放在毛毡背面,只感到有些温热,再看承受火焰喷吐的一侧,已经烧得通红。
“毛毡的秘密,在于使用了一种气凝胶材料。”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温孝忠说,气凝胶是世界上密度最小、重量最轻的固体,作为绝佳的保温隔热材料,应用领域非常广阔。
一年多前,华阳集团还是以“全国最大无烟煤基地”著称的阳煤集团。经历整合重组后,华阳集团迅速站上新材料“风口”。气凝胶材料、钠离子电池、煤层气制金刚石、石墨烯纤维……几乎每月发布一项“黑科技”。
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山西明确将新材料、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大数据融合创新等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构建起全新产业体系。
山西去年GDP增速达到9.1%,位居全国第三位。在煤炭价格一度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山西非煤工业增速仍然明显快于煤炭工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2%,装备制造业增长24.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
推动改革创优环境,让安商亲商富商蔚成风气
“去年5月刚刚接触,6月成立公司,7月项目开工,9月初第一条生产线就投产了……无论是执照办理,还是银行开户都有相关工作人员协助,这里的发展速度是肉眼可见的。”山西尊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万年说,阳泉的生产线是他们在深圳、东莞之外建设的首个智能穿戴产品生产基地。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山西以市场主体的真实感受来评价和检验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营商环境新优势。
为创优营商环境,山西推出“五有套餐”:让在山西投资兴业者,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服务,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在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有效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山西今年起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以良好营商环境赋能市场主体发展,以市场主体倍增支撑转型,着力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是创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2017年起,山西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对企业投资项目,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变部门审批把关为企业信用约束、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帮助企业轻装前行,实现项目建设“加速跑”。
去年以来,在承诺制改革的基础上,山西全面推开“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把承诺理念融入到“标准地”和“全代办”改革中,把标准意识体现到“承诺制”和“全代办”工作中,把代办服务体现到“承诺制”和“标准地”流程中,改革集成效应不断显现。
“项目一经签约入区,一个工作日就能取得全部开工手续。”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段燕翔说,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出让“标准地”15宗1449.7亩,平均为企业节省开工时间6个月左右,平均每亩为企业节省资金2万元左右,一年间市场主体净增1260户。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新春伊始,山西省长治市的高端电气产业园内已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忙碌景象。经过一年多时间建设,3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新入驻企业正在抓紧安装和调试设备。
“没有想到园区能为我们提供10万级的无尘车间,从开工建设到试运行只用了两个月时间!”碳方程新材料(山西)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说,公司研发团队在深圳,之所以将产业基地选在长治,是当地推动产业转型的决心、良好的营商环境打动了他。
生态保护与修复一体推进,表里山河描绘“美丽画卷”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但长治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却游人如织。这里风光旖旎,湖面上水鸟嬉戏、翱翔,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过去几乎没人来这里。”摄影师张国平记得10多年前来这里拍照的场景。他说,湖面浑浊,杂草丛生,岸边上还能看见漂浮的死鱼。如今,这里已成为候鸟的天堂。
这两年,当地关停了沿湖“散乱污”企业,整治了排污口,规范整顿了周边鱼塘,种花种树种草。经过持续集中治理,曾经杂草丛生、垃圾遍布的漳泽湖已有植物500多种,鸟类160多种,一年四季游客不断。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建设美丽山西,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更是三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山西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开展“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建立和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树多了,山绿了。”吕梁山区的岚县东口子村党支部书记郑二小说起这几年吕梁山的变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郑二小说,2016年村里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不仅绿了荒山,还鼓了腰包,实现了增收与增绿双赢。
锚定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中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等重点区域,山西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年均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历史上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黄河入河泥沙量也大幅减少。
青山染绿风含春,碧水泛波群鸟集。
在前期不懈治理的基础上,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等政策,坚持“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措并举,引领汾河等主要河流治理从单纯治水向整体修复转变。
3月初,山西阳泉平定县一水域迎来70多只白天鹅,引得摄影爱好者纷纷举起相机;在太原汾河景区,近百只各类水鸟栖息在波光粼粼的水岸边;晋北广灵县的湿地里更是罕见地出现了丹顶鹤……随着天气转暖,河冰解冻,山西多地进入观鸟季。“水鸟数量上从无到有,种类上从少到多,是我们生态环境改善的真实写照。”太原市民武亚欣说。
去年全年营造林519.58万亩,人工造林上图面积位列全国第一;“母亲河”汾河全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水质,正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空气质量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11个设区市PM2.5年均浓度首次迈进“3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改善幅度连续4年保持20%以上……
一份份亮眼的生态建设“成绩单”,为美丽山西写下生动注脚。
城乡区域协调共进,黄土地上唱响“民生之歌”
春分时节,大地复苏。在山西临汾汾西县段村的玉露香梨生产基地内,果农们忙个不停,剪枝、嫁接、挖沟、施肥、授粉……棵棵梨树寄托着他们新一年的希望。
55岁的郭五谋原是当地的养殖能手,靠着养羊赚取了“第一桶金”,“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每年挣20多万元,差一点也有10多万元。”赚了钱的郭五谋经过考察和咨询农业专家,流转了土地,种植了100多亩玉露香梨。尽管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才到挂果期,但他对未来信心十足。
乡村产业,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事关民生福祉。山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黄花、玉露香梨、中药材、小杂粮、肉羊养殖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形成“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的优势产业集群,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摆脱贫困奔小康。
不久前,山西省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共同推动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山西蹚出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产业兴起来,农村也要美起来。
春日暖阳下,坐在临汾市安泽县飞岭村的民宿内,闲适惬意。漫步村庄,曾经一出门就是两脚泥、河里倒满垃圾的景象不复存在,街道宽敞平坦,村民院落干净整齐,由8座村民闲置的四合小院改造而成的民宿更是兼具古朴与现代的气息。
过去一年,山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改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提振农民精神面貌。经过持续努力,在全部实现脱贫后,一幅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三晋大地铺陈开来。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
新格局催生新机遇新动力。针对区域发展不均衡、缺乏合力和有机联动,山西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持,促进要素和人口加快集聚,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以太原为中心促进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大引擎,加强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圈与山西中部城市群及周边其他城市群的协同联动。
高质量发展,最终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山西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山西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山西去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19年开展统计调查以来最好水平,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实施城区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建设300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山西省提出,今年将在全方位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办好12件民生实事。
新时代孕育着新希望。伴随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豪迈征程,三晋儿女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阔步向前。
策划:赵东辉、刘健、钱彤
监制:周红军、柴海亮
执行:叶健、朱永磊
领衔记者:赵东辉
文字记者:晏国政、王菲菲、梁晓飞、魏飚
统筹:刘云伶、翟子赫
视频:王梦佳、吴银冰、亢静璇
海报:亢静璇
编辑:曹滢、汪亚、王亮、王俊玲
新华社山西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新华社)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