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气转冷,大量候鸟南迁越冬,我省汾河沿线的湿地公园迎来了一拨一拨迁徙的候鸟,在临汾洪洞湿地区段还发现了濒危鸟类卷羽鹈鹕的靓丽身影,白天鹅、褐马鸡、白鹭、苍鹭等各种野生鸟类也接踵而至,汾河流域成为越来越多候鸟迁徙转场停歇的“中途岛”。与此同时,很多珍稀动物选择汾河湿地作为它们的栖息地,汾河流域已发现的鸟类有200多种。
汾河流域为什么会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栖息地?
阵痛中酝酿蝶变
汾河全长716公里,流经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6个市的45个县(区),流域面积占到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流域内人口占到全省的39%,是三晋儿女的“母亲河”。
据史载,汾河曾是我省重要的航运河道,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船只经汾河向运城河津运送粮食。到了上世纪80年代,汾河水量已经不及60年代的一半,到2000年前后,汾河地下水的超采量已达5亿立方米,河道出现断流,水质出现污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省水利厅总规划师、二级巡视员薛金平解释,一个因素是社会用水量不断增加,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生态建设用水增加。另外一个因素与地下水超采和采煤漏水有关。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曾波认为,长期的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使得地表水难以得到有效涵养,回补到汾河河道的水分大量减少。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省开始对汾河流域进行治理,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库和城市的防洪系统,七八十年代,又把堤坝的建设扩展到城镇和乡村。
治理中成效显现
让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近年来,我省围绕水质好起来,开展了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农田整治两个项目;围绕风光美起来,开展了河流水系和水生态的综合治理和绿化造林项目;围绕水量丰起来,从山水林田湖草项目里,实施了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同时从引黄工程中调水来进一步实现水量丰起来。
汾河治理的成果有目共睹。目前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经列入了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治理面积达到1472.95平方公里,治理完成后,可综合治理地表塌陷及地质灾害面积74.77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面积233平方公里,农用地整治面积44.10平方公里,沟坡治理面积34.09平方公里。
为了保护母亲河的源头,宁武县从微生物、水生生物、岸生生物到鸟类、植被等综合考虑,对全县42公里汾河沿线进行了湿地环境治理,沿线的群众从种植生态林过渡到了种植经济林,种植海红果树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曾波介绍,汾河中上游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但这个区域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地,所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很重。我省围绕汾河中上游设置了81个项目,投资83亿元进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整体修复。项目完成后,将使治理区的矿山生态整治恢复率达到80%、林草覆盖率达到3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3%,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
从2016年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获批开始,我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施治,现在,汾河源头的水量丰起来了,水质也得到了改善,达到国家二类生活用水标准,而且输沙量年均减少146.5万吨。不仅是源头,整个汾河流域的水质都得到了改善,2020年,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真正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修复中再现风光
在运城万荣县庙前村,屹立千年的秋风楼,见证着汾河水的历史变迁,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也设立在此,10组在线监测设备不间断地对汾河水的11项指标进行监测。多年来,万荣县加强植树造林、建设人工生态湿地,种植水草,自然降解水中污染,水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作为汾河的下游段,万荣县还承担着防汛的重任。
2021年10月份的连续强降雨,给中下游部分地段造成水毁,对堤防、供水设施、灌溉设施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水库、淤地坝、水电站也受到了水毁影响。
薛金平认为,除了降水量大这个直接原因外,还有一些别的因素。一个是河段堤防建设不达标,比如运城段有40.8公里的还没建设;一个是河道本身的淤积和河道的萎缩,河道里面的高秆作物,一些低标准的桥梁也对河水形成了阻碍。
那么,汾河中下游地区生态修复和治理的重点是什么?曾波说,按照生态修复治理的优先次序,以地理空间为单位进行全流域的治理,首先要从上游进行治理,所以汾河流域的治理应该从中上游开始,首先是水源涵养,然后就是水土流失的治理,那么到了中游地区要加大对污染的防治,下游要进行汾河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来进一步提升对汾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目前,我省正在编制防洪能力提升方案,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10年的自然修复,到2035年的时候,我省汾河流域将重现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溪水长流、湖光山色的田园风光。
一条河,旖旎风光再现;一条河,滋养百姓生活;一条河,拥抱绚丽未来。随着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推进,不仅给老百姓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善,也带来了发展林下经济、创造生态产品、享受绿色“红利”的机会,河流变清了,生态变美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更好了!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