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横渠村花灯匠人制作“龙灯” 聂行明 摄
春节前后,山西各地乡镇深挖乡土春节文化资源,举办根植乡土的“村晚”、闹红火等活动,展示乡村文化蓬勃发展成果。从木版年画、元宵制作、花灯制作等与春节有关的非遗技艺,到九曲黄河灯会、下董寨跑马排等春节期间举办的民俗活动,乡村特色年俗为传统春节增添了年味,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花灯村“龙灯”紧俏
春节期间,忻州古城“龙腾盛世”花灯会、大同古都灯会、平遥古城春节花灯庙会等灯会繁多,吸引了不少游人。
作为远近闻名的花灯村,同往年一样,太原市横渠村早早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花灯赶制工作。在该村庆丰祥花灯厂,经过扎架、焊接、染色、裱糊等工序,造型多变、色彩缤纷的花灯几乎填满整个仓库。春节期间,这些花灯出现在各大灯会上,引得游人啧啧称奇。
庆丰祥花灯厂工程师高海旺说:“我们在保留村里传统的花灯制作技艺之余,还积极革新。今年龙元素花灯很受市场的追捧,不仅是省内,周边省份也有很多订单。”
据介绍,横渠村曾经是个耕地少、收入单一的村子。20世纪80年代初,横渠村凭借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开始发展花灯产业,以大带小、互帮互助,如今花灯制作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全村10余家企业常年订单不断。
花灯给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照亮了横渠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厂里负责裱糊灯笼的村民过完年,又计划到外地寻找新活计。村民说,这几年村里很多人都是如此,年前回村做灯笼,年后就到外边打工,在家门口忙上两个月,便能多挣近万元。
舌尖上年味飘香
春节前后正是省级非遗项目晋源家宴“八碟八碗”飘香的时节。在太原市晋源区五府营的一农家小院内,传承人郑永强带着几位厨师在炉灶前忙碌着。
“晋源‘八碟八碗’源于上古农耕祭祀活动,有着古晋阳传统农耕文化的鲜明特征。”郑永强不断钻研古法制作和创新,让“八碟八碗”更加大众化。春节期间订购电话响个不停,两天接单1000余份。
据悉,越来越多的晋源餐饮店推出“八碟八碗”年味套餐。“八碟八碗”真空包装产品远销上海、北京、河南、内蒙古等地,让晋源非遗美食走进千家万户。
同样从“春节特供”走向日常餐桌的,还有晋祠桂花元宵。太原市王郭村村口的三晋英姐晋祠元宵加工间内,工人淋水、添面、抛馅、滚制等元宵制作流程一气呵成。
走在街上,滚元宵的人一家挨着一家,买元宵的市民来来往往,很是热闹。据悉,元宵工坊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今年春节工坊推出的三种口味很受欢迎,即便元宵节已过,仍然有不少游客来这里购买伴手礼,想要品尝“太原味道”。
地方味年俗引客
进入农历腊月,山西多地举办了新春文旅活动,其中不少村落举办的年俗活动因其历史悠久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
位于阳泉市南部的平定县文化底蕴厚重,今年,全县34个传统村落纷纷拿出压箱底的手艺,吸引游客沉浸式“晋”享民俗,体验地道年味。
平定县移穰村的龙灯舞源于特殊的龙文化寓意,与村里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春节期间,当地将原本每年元宵节前后才举办的龙灯舞提前上演。场地里,长龙翩然游荡、翻转腾挪,甚为壮观。移穰村党支部副书记邵文兰说:“龙灯舞、染花纸为移穰村乡村振兴增添了文化动力,是春节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距离移穰村20公里的下董寨村,报灯官、过大年、接官印、跑马排、耍社火、唱尾声、演戏酬神等地方年俗特色十足,保留了关隘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习俗文化。众多活动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正月十六举办的跑马排。
下董寨村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驿站,跑马排是由古代驿使在此传递信息的方式演变而成的年俗表演活动,用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万事如意。活动中,村民争先恐后地跨上没有马鞍的马,仅靠双腿夹紧马匹,双手高举过头,边吆喝边纵马飞奔穿过村中窄巷,场面极具观赏性。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