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1月2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五,天刚蒙蒙亮,长子县丹朱镇北庄村弥漫着淡淡的豆香,拉着黄豆的车辆不时在路上穿过,随处可见豆腐作坊,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如今,这些冒着轻微豆香的豆腐铺平了村里100余户村民的致富路。
磨浆、滤渣、凝块、压榨分离、点浆、泼沫……走进康源豆制品加工销售有限公司的豆腐坊内,记者看到,六七个工人在有序进行一道道豆腐加工程序。尽管是寒冬腊月,工人们都撸起袖子露着大半截胳膊,现场热火朝天。
“今年春节过得早,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了,我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康源豆制品加工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庆伟说,豆腐作为饭桌上的家常美食,也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年货。另外,因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也代表着“祈福”,过年做豆腐就成为一项传统的节日习俗。
在当地,说起杨庆伟制作的豆腐,十里八乡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之所以这样受欢迎,不仅是因为他家的豆腐品质好,而且2020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第四代传承人,豆腐不仅凝聚了杨庆伟的心血,更有他对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
杨庆伟回忆说,小时候,他的父亲以及姥爷、舅舅都以磨豆腐为生,耳濡目染下,爱琢磨的他渐渐掌握了豆腐制作的手艺。
“看似简单,却一点也不简单!”说起豆腐的制作过程,杨庆伟来了兴致,言语中透着一种自豪。他说,传统手工做的豆腐味道醇香嫩滑,有“小时候的味道”。一块豆腐的诞生需要经过磨浆、滤渣、凝块、塑形、压实、成型等多道传统操作工艺,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否则豆腐易碎,口感也不好。
除了传统原浆豆腐,豆腐坊还制作豆渣丸子、豆渣馒头、豆渣饼、豆渣花卷等各类豆制品,每一种都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不少市区的顾客专门来买,带回去让家人朋友品尝传统豆腐的味道。
家住市区的马超说:“他们家的豆腐香味十足,吃起来口感特别好,用来烧菜、炖汤,怎么煮都不会散,每年过年前,我都会专程过来买一些。”
采访中,记者看到杨庆伟一直忙着手头订单的事情,妻子张艳花忙着倒豆渣、洗锅,给杨庆伟打下手。张艳花说,马上要过年了,这里已提前开启了“超忙模式”,这几天一天能卖50板豆腐,一板豆腐有50斤左右。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很开心。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村里做豆腐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北庄村现有100余户手工豆腐作坊,每户年收入最少过万元,最多能达10余万元。
“做豆腐确实很累,天天连轴转,但我们会坚持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吃到记忆中的舌尖美味。”这是杨庆伟继续下去的动力,也是新一年的愿望。
□ 本报记者 李盼
(来源:)
[编辑: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