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金华市考察时,来到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走进位于浙江义乌西北的城郊村李祖村,田园与艺术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20年间,李祖村从一个自己人都嫌弃的穷乡村,蝶变成城里人也向往的美丽村,关键在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引领。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于2003年6月启动,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一场生态、生产、生活的深层次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工程倾情牵挂,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深入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古村落经过改造已成为湖州乡村旅游首选地(无人机照片,2023年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坚持生态优先,塑造万千美丽乡村——
据李祖村的村民们说,“千万工程”实施之前,当地没有一条出村路,要从邻村绕路出去。从改善村居环境入手,李祖村路修起来了,风光也越来越好。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访“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县余村时说,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金华市浦江县“黑臭河”“牛奶河”再无踪影,台州市仙居县“化工一条江”变为“最美母亲河”……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
坚持因地制宜,催生万千“美丽经济”——
谈及“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李祖村的变化,如今村里的职业经理人用“六个变”来形容:流量变产量,颜值变产值,资源变财源,山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民。
环境变好的李祖村,靠着发展“美丽经济”、培育产业新业态,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不到5000元,增长到现在的5.2万元,年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考察时,提出“美丽经济”。
如今,“美丽”正更深嵌入当地人的幸福生活,“美丽经济”正不断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
在浙江省湖州市埭溪镇莫家栅村的玫瑰庄园,参观者在玫瑰盛开的花墙前留影(2023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万千美丽生活——
通过“筑巢引凤”,李祖村已引进各类创客业态品牌50余家,既有创业的老村民,也有青年归乡人,还有外来的新村民。
近日拍摄的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染坊。新华社记者于佳欣摄
这已成为越来越多浙江乡村的常态。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农创客、文创客,乡村运营师、农村职业经理人……一个个新身份、新职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记者:于佳欣、方问禹
视觉|编辑:张爱芳、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浙江分社联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