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游客在大运河江苏无锡段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还月亮 摄)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还是“顶流”。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一道“最美人墙”成为“五一”假期新“网红”打卡点:面对全国各地涌来的海量游客,当地组织特警,在中央大街以“雨刷式”人墙的方式维持秩序。一开一合间,人车分流、秩序井然。
不只哈尔滨。上海外滩再现“拉链式”人墙、苏州打造“君到苏州”一站式智慧文旅线上服务总平台、宜宾设置一万多个免费临时占道停车位……美景之外,各地纷纷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丰富的供给、更完善的设施撑起旅游的“里子”,令这个“五一”假期的文旅市场“韵味十足”。
经典长红,传统景区有“鲜味”——
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西湖,从成都春熙路到西安大唐不夜城,传统旅游热门景区成为游客“不出错”的选择。携程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广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仍旧占据热门目的地第一梯队。
“每个城市都来了一亿人!”网友的趣评,形象地反映各地人山人海、游客热情高涨的场面。
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热门景区创新挖潜:在南京,包括渡江胜利纪念馆、六朝博物馆在内的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各场馆均延时开放;在杭州,多条直通景区的地铁公交接驳线开通;在重庆,78条特色旅游体验线路和100余项消费惠民举措展现“宠粉”力度……
小众兴起,新兴目的地有“趣味”——
避开人潮涌动的热门景区,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彰显个性的小众目的地。“反向游”“捡漏游”成为这个“五一”假期的亮点,许多小城市、县域和乡村“异军突起”。
到安吉、桐庐寻山,在都江堰、平潭亲水,去弥勒、景洪感受民族风情……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中的特色元素,助推更多“宝藏”目的地涌现。
顺应个性化需求,“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这个假期占据更多比重。飞猪数据显示,假期中租车、包车等自驾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均超过四成。
国风劲吹,旅游休闲有“文化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假期中,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通过诗词对答,免费进入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游览,休闲之旅顿时充满浓浓诗意。
走进各地景区,汉服妆造、国风饰品已经成为“标配”,人们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穿在身上、吟在口中,文化因旅游“活起来”“火起来”。
除了历史文化景区,博物馆热度同样居高不下。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主人“喜”3D复原头像,山西北齐壁画博物馆的乐师们再现壁画《夫妇宴饮图》中的古乐演奏场景,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返岗上班”……因为博物馆,人们的旅行有了更多底蕴。
旺季开启,文旅市场“味”来可期——
5月5日,“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恰好迎来立夏节气。万物蓬勃生长,处处风光秀美。
夏季的到来,也意味着每年旅游旺季的来临。大江南北,湛蓝的海、青翠的山、葱郁的林,无不撩拨心弦,提醒人们计划暑期的休闲时光。
业内人士预计,暑期文旅市场将更加火热。“五一”假期好比一场“预演”,游客的需求在哪里,服务的重点在哪里,发展的要点在哪里,都将为市场提供重要参考。
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将启动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各地将推出一批特色文旅活动、新型消费场景和消费惠民措施,一个更多玩法、更有韵味的旅游旺季值得期待。
新华社记者 徐壮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