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长治故事

用爱书写红色故乡

——访知名作家、《映像》杂志执行主编蒋殊

文/本报记者丁德令图/本报记者牛红岩

凭借独具匠心的写作才华,10年间,蒋殊10部作品接连问世,收获颇丰,她也成为具有鲜明地域书写特色的实力作家。不过,蒋殊总说,每本书的创作都离不开武乡这片生养她的土地,离不开长治这片热土,为故乡书写是她的责任。

8月19日,上党文化大讲堂第104讲开讲,蒋殊以《守护荣光》为主题,从她书写的武乡籍抗战老兵入手,生动讲述了几位老兵的精神与荣光。讲座结束后,记者对蒋殊进行专访,听她讲述故乡武乡和为这片土地创作的故事。

献给故乡的第一本书

2014年,蒋殊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阳光下的蜀葵》。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记录着蒋殊在故乡小山村生活了17年的点点滴滴。两年后,这部打动人心的作品获得“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  

“我觉得自己好幸运,因为没有想到它会获奖,甚至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它。”蒋殊笑着讲起“蜀葵”与读者见面的缘由。

2012年,蒋殊正式成为山西文学院一名签约作家,用她的话说就是文学创作正式起步,在报刊发表的作品也越来越多。这些优秀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于是就有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

书中最早的一篇《姥姥》写于1998年,那一年蒋殊刚刚在她工作的企业接触到文学,她说当时甚至分不清“描写与叙述”的区别,但在老师与文友的指引下,她在笔会上很快改出这篇作品,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姥姥对她与众不同的爱。之后的十多年里,她又陆陆续续写下一些关于家乡的散文。

“那时候,我只是单纯地喜欢文学,有灵感就写,没有就停笔,并不追求发表。”蒋殊说,直到2012年成为签约作家后,她开始不间断地书写。或许因为离乡多年沉淀了数不清的情感与记忆,于是一提笔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阳光下的蜀葵》里,蒋殊把一个村庄,一片土地,一份乡情,一地温暖,全部从尘封的泥土中挖掘出来,端在阳光下,捧到读者眼前。这本书让许多人记住了蒋殊,也认识了蜀葵。对于蒋殊而言,不管是一朵花,还是一个人,通过文字让读者关注,都是件令人骄傲的事。

去年,《阳光下的蜀葵》珍藏版由三晋出版社再出版。与初版相比,书籍从封面到内文,从设计到装帧都有了许多新变化,并且蜀葵还有了“彩照”,让更多读者通过图片认识了它,看到它的美。同时,书中还增加了书画名家作品,评论家对本书的评论,以及赵树理文学奖授奖词等。

谈及《阳光下的蜀葵》,蒋殊说,这是她献给故乡的第一本书,所以希望它是最好的,在心里它也是最好的,“蜀葵”的故事会继续。

“四部曲”向英雄致敬

2015年,蒋殊笔锋一转,笔下的主人公变成了抗战老兵。谈起对这个群体的书写,蒋殊说这是一份责任。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上,老兵方阵中有5名武乡籍抗战老兵。“我竟然不知道家乡还有这么一群人,我觉得很愧疚,我应该写写他们的故事。”蒋殊说。

一个念头,一身重任。蒋殊花了两年半时间,以武乡县13位幸存的抗战老兵为采访对象,讲述了他们曾经的战场经历。她并没有去书写宏大的战争,而是将笔触放在战争背后的普通人身上,放在对人性的关注上,用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将真实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蒋殊说,当时她只是想把一批幸存的抗战老兵记录下来,结果随着采访的深入,更多故事被挖掘出来,之后,她相继完成了《再回1949》《沁源1942》《坚守1921》,部部催人泪下、震撼人心。

当蒋殊寻访到更多知情者,一点点还原现实的时候,她也清晰地意识到,这样的写作已不再是个人文学创作的“私事”。“在写作时,我的内心不自觉地升起一种神圣感,进而化为使命感。”蒋殊说,近几年一连串出版了好几本书,就是为了把珍贵的历史记录下来,这些文字,她是向英雄致敬,向红色的土地,也是向历史致敬。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

在写报告文学的同时,蒋殊还将笔端延伸至儿童文学创作,比如《再回1949》《天使的模样》与《少年时遇见你》。2022年,一部书写烽火年代里中国少年别样成长的小说《红星杨》与读者见面。书中不仅展现了火热生动的乡村生活、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更融入了抗日军民炽热坚定的革命热情和义无反顾的爱国情怀。

这依旧是以家乡为背景的一本书。谈及创作意图,蒋殊说,她想告诉孩子们,在太行山上有一种特殊的杨树叫红星杨,它不仅仅是一种树,更是一种精神象征。第二还想让孩子们懂得,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环境,少年肩上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担当与责任。

“从故乡花事到老兵书写,再到儿童文学,每一次都是新尝试。”在蒋殊看来,儿童文学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领域,选择为儿童书写,就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与使命,把优秀的作品送给孩子们。采访中蒋殊还透露,她刚刚完成了一本名为《山丹花开》的儿童绘本,也是以家乡为背景的创作,期待与读者早日见面。

很多人说,蒋殊的作品充满温情,有催人泪下的功能。“与其说我的文字有催人泪下的力量,不如说是我笔下人物具有的魅力。”蒋殊说,感动读者的永远是故事,当然这需要作者用真情去呈现,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作者心里有什么,眼里就会看到什么,笔下也会呈现什么。

蒋殊说,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故乡的滋养。因此,她今后的创作或许会延续两个方向:一方面是继续主题性创作,将更多英雄故事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将继续“蜀葵”的书写,留住乡愁。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宋卓清]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整治人居环境 共建美丽乡村
  2. 枣烟村小米“出圈”记
48小时  热点新闻
  • 让改革成果惠及全民
  • 习近平和广西的约定
  •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第二季丨平江古街
  • 热解读|总书记为何特别关注这个“港”?
  • 时政微纪录丨情系八桂 大地飞歌——习
  • 习近平就科威特埃米尔纳瓦夫逝世向科威
  • 全链培养乡村直播电商人才
  •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交流活动
  • 广州发现汉至明清时期遗存 清理遗迹约9
  • 微视频丨开放映未来
  •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