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长治故事

田间麦秆“蝶变”工艺品

p53_b.jpg 

麦秆在申仁兰(左)手中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在黎城县程家山镇北流村,不起眼的小麦秸秆经过一双巧手上挑下掐、编织缠绕,不一会儿就变成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猪。

走进申氏麦秆工艺编织作坊,传承人申仁兰正在忙着赶制工艺品,墙上挂着编织好的绣球灯、莲花灯、玲珑灯和各种饰品摆件等工艺品。一件件麦秆工艺品构图精巧、色泽鲜亮、栩栩如生。

“咔嚓”,锋利的剪刀从上至下将麦秆剪开,发出清脆的声音。“采用最常见的麦秆作为原料,从构思绘图,到手工创作,经选料、分类、浸泡、编织、缝制及装饰等十多道工序完成。”申仁兰拿起编织好的小船,详细介绍制作工序。别看麦秆普通,它本身的光泽和质地能让作品明暗有序。编织的作品经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制作出各种形状,既有花瓶、小动物等小型作品,还有符合本地特色的大型景观灯,极具观赏价值。

一把剪刀、一瓶胶水,还有长短不一的麦秆,成了申仁兰编织的全部工具和原料。受家庭熏陶,申仁兰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技艺。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学着母亲的样子,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一段段麦秆,再用剪刀剪成各式各样的形状,最后拼接成不同的造型和图案。随着手法越来越熟练,申仁兰逐渐掌握了技艺的精髓,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实现了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编织出了篮子灯、西瓜灯等新作品。

作为传承人,申仁兰不仅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责任,而且还提升了麦秆编织在本村的影响力。在她的带动下,有十余名妇女学到了编织技艺。由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麦秆编织的工艺品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度在长治及周边地市热销。

村民王彩丽笑着说:“家里平时有忙农活的、外出打工的,剩下我们这些在家的老姐妹们聚在一起编麦秆,大家有说有笑,挺好的。”

“麦秆工艺编织取材于田野间的麦秆,选料非常考究,必须手工收割。”申仁兰介绍,自己用的麦秆都是在本地种的。每年麦收时节,她就会去麦地挑选合适的麦秆,收割后把麦秆掐成长短一样的小杆,放入锅中煮上一个半小时,煮好的麦秆放入冷水至完全冷却。经过这个过程,麦秆就会有很好的韧性,接下来工序中的弯、折等都不会折断或者开裂。

目前,申氏麦秆工艺编织的工艺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一些文化广场及展示会上也经常陈列展览。在首届长治技能大赛中,申仁兰荣获特色技能展示铜奖。2022年,申氏麦秆工艺编织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谈及今后发展和传承,申仁兰满怀信心:“我要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作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传承和发扬这门传统手工艺。”  (文/图 记者 李盼)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宋卓清]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整治人居环境 共建美丽乡村
  2. 枣烟村小米“出圈”记
48小时  热点新闻
  • 让改革成果惠及全民
  • 习近平和广西的约定
  •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第二季丨平江古街
  • 热解读|总书记为何特别关注这个“港”?
  • 时政微纪录丨情系八桂 大地飞歌——习
  • 习近平就科威特埃米尔纳瓦夫逝世向科威
  • 全链培养乡村直播电商人才
  •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交流活动
  • 广州发现汉至明清时期遗存 清理遗迹约9
  • 微视频丨开放映未来
  • 专题
  • 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 晋彩向未来
  • 村里喜讯捎北京
  •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乡村行·看振兴
  • 全国国防教育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