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李盼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时而翻转纸张、时而剪刀飞舞,不一会儿,一幅《百花盛开》的剪纸作品便完美呈现。
5月9日,记者走进沁源县郭道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赵国庆的工作室,探访他的剪纸世界。
赵国庆的剪纸工作室其实只是家里的一间卧房,装修简陋,但光线很好,临窗有一张巨大的书桌,书桌后摆放着一摞摞剪纸作品,赵国庆平日里就在这里完成他的剪纸作品。
“沁源剪纸文化植根于乡土,在历史传承中融入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祈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沁源剪纸”省级代表性第四代传承人,赵国庆介绍,沁源剪纸工艺有单色剪纸和堆剪工艺两种,他创新的堆剪剪法灵感来源于上党堆锦技艺中的堆花技艺和多层衬底艺术,将多色彩纸进行叠加,能打造渐变色和立体的剪纸作品,这样剪出来的作品层次丰富,造型精美,甚至可以“剪”出刺绣的质感。
今年54岁的赵国庆和剪纸艺术已经结缘40多年。“我从小就是在姥姥与母亲的熏陶下学剪纸长大的。”受家庭氛围影响,赵国庆12岁开始学习剪纸,剪纸生涯中,他一直专注于收集、整理、制作和传承沁源剪纸。
“2008年,有幸被评定为沁源剪纸县级传承人后,我对姥姥的崇敬和对剪纸的情感更加深厚了,同时也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赵国庆来说,作为一个传承人怎么去保护、挖掘和传承这门手艺,是摆在他眼前最大的难题。
为了吸引更多剪纸爱好者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2009年,赵国庆牵头成立了沁源县剪纸协会。协会成立初期,会员少且分散,这让赵国庆犯了愁。于是,2010年春,他一边走街串巷在全县寻找剪纸手艺人,一边挖掘整理民俗剪纸文化和图案。
协会逐步走上正轨后,赵国庆不仅组织剪纸培训,还经常带领会员走出沁源,去全省各地文化馆、剪纸博物馆参观学习。经过不断地学习交流,他的思路也更加活跃,创作主题紧跟时代步伐。2020年,他组织协会会员进行“抗疫”主题的剪纸创作,用剪纸作品教大家如何进行自我防护,作品还被省民间剪纸艺术协会采用。
如今,沁源剪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县剪纸协会是传习基地,郭道镇赵国庆手工艺创新工作室是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赵国庆的带领下,沁源剪纸协会已经培养出1位省级传承人,4位市级传承人,会员60余人。
剪纸协会里很多手艺人都来自农村,如何让剪纸这项手艺成为谋生的事业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国庆看上了流量巨大的电商直播平台,他把剪纸工作台搬上了直播间,带着会员们展示沁源剪纸手艺。“网友们看了直播以后纷纷点赞留言,对我们的作品很感兴趣,想收藏。”赵国庆说,他售价最高的一幅作品超过两万元,协会部分会员通过剪纸年收入能增加两万元左右。
在很多人看来,剪纸耗时耗力,比较枯燥乏味,但赵国庆从事剪纸40多年来,深刻地感受到这项非遗文化的魅力。他说:“我沉浸于剪纸的时候,感觉身心都很愉悦、放松,是一种享受。”
采访结束的时候,赵国庆又拿出了他的“老伙计”——剪纸工具,开始创作。他表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目前正打算创作关于红色题材的作品,把对党、家乡的热爱寄托在这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展现伟大成就的作品中,也为传统的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宋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