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长治新闻

用心守护“心”的希望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心病科

本报记者马慧荣

五月,微风携一缕缕花香,将医护人员的脚步声和病房呼叫器的滴答声串联起来,奏响了一首激昂奋发的劳动者之歌。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心病科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

一份执着,阔步走过二十六载,现已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山西省中医重点专科;

一种坚持,传承中医特色优势,创立出的“气、血、痰”三因同治成为上党独特的中医流派,由科室主任王佐明主持的岐黄排毒汤、丹红萆薢分清饮科研项目荣获长治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个信念,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科室年收治住院患者2000余人,年门诊量1.5万余人次,连续20余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

日前,记者走进市中研附院心病科,记录下这个“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团队的日常点滴。

精益求精锤炼一流专业技术

5月12日下午2时,心病科病区,主任王佐明的诊室外仍有人排着队,病房的过道里也坐满了人。中草药标本、中医养生格言随处可见,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送完最后一位患者,王佐明胡乱扒拉了两口饭,时间已经到了下午3时。

“快进来坐!”虽然已届花甲之年,王佐明仍然精神抖擞。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边倒水边说:“每天都是这个点才吃饭,习惯了。”

一句“习惯了”映射出多年的从医之路。谈起科室创建之初,王佐明打开了话匣子。

1998年,王佐明赴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心肾科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王佐明立即着手组建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心肾科。科室刚成立时只有4名医生,面对收治的第一位患者——一名19岁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他们没有后退,思量之下为患者开出了“药方”:一方面进行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质,补充白蛋白,改善肾血流量;一方面加以外科清创,配合中药治疗。一晃20多年过去了,患者间断服用中药,现在生活一如常人。

从成立之初,该科室就坚持“中医有特色、西医有优势”的发展理念,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并在科室全员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中医学习氛围,现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国家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的“五心”认证建设单位。

躬耕杏林“传帮带”壮大人才队伍

提起心病科副主任宋海军,大家伙儿连竖大拇指。

缘何竖起大拇指,因为他用一根小小的银针,挽救了一条条宝贵生命。

2019年,心病科接收了一位特殊的冠心病患者——对所有麻药过敏。患者需要做冠脉造影,必须打麻药。怎么办?从事针灸多年的宋海军想到了针刺麻醉。

为确保麻醉疗效,宋海军先在自己身上试穴位,常常把经络图带在身边做针刺穴位练习。“穴位扎准了以后,该处会有酸、胀、麻的感觉,中医管这叫作‘得气’,在自己身上练好了,才敢给患者用。”在宋海军的帮助下,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结合专业治疗方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宋海军只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长期以来,心病科一直把人才建设作为科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成立了中医治疗组、重症监护组、血液透析组、急诊急救组、康复理疗组、养生保健组和介入医学组,长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精准全面的医疗服务。

“一个人的医术再好也救不了所有的患者,因此要做好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不夸张地说,我们的队伍中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王佐明满脸自豪。

多年的躬耕不辍,换来的是科室的人才济济、荣誉满墙。2008年,该科室被长治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三等功”,2009年被长治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2023年4月,被山西省总工会、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命名为“工人先锋号”,同年6月,在健康报社开展的2021-2022年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高质量发展先锋科室案例”。

“六个一”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方手帕,一张贺卡,一声感谢”,“六个一”服务架起了医患连心桥,让患者就医更有温度。

时间回溯到几年前。冬日的一个下午,一个形体消瘦的小女孩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诊疗中,王佐明得知她生活在一个特殊家庭,养父从未结婚,将她抱养后视如己出,独自抚育,来看病的钱也是养父卖掉了家里的猪筹集了1000元。王佐明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立即带头捐款,科室其他医护人员也纷纷伸出援手,使小女孩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这份善款承载了科室医护人员满满的爱心,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在于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健康与希望。”回忆起可爱的小女孩,同事霍燕仍久久不能平静。

带着感情下病房,凭着良心开处方。患者能够看得见的改变,家属们口口相传的就医故事,是群众满意度和体验感“双提升”的佐证。在平凡的工作中,他们坚毅、温暖、专注,如一棵棵小草坚守着,凝聚成患者生命的青藤,传播爱与希望。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全省小麦生产技术培训会在我市召开
  2. 我市持续增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3. 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我市获佳绩
  4. 我市与全省同步举行开发区2024年第二次“三个一批”活动
  5.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玉米田间种植鉴定播种工作
  6. 我市启动“家风润万户 文明进万家”主题活动
  7. 我市范潞霞义务宣传急救知识事迹被央视专题报道
  8. 数字赋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9. 市人民医院获评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单位
  10. 我市完善高龄津贴制度让老年人悦享幸福
专题
  • 五一来山西吧
  • 党纪学习教育
  • 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 文化中国行
  • 中部崛起 ‘晋‘在眼前
  • 2024年网络中国节·清明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