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区上南街小学的学生们通过“网上祭英烈”的方式表达对烈士的缅怀之情。
市实验中学组织党员、少先队员前往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清明祭英烈活动。
文/本报记者 王晶晶 图/本报记者 梁栋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祭奠逝者、缅怀英烈、寄托哀思。
近年来,清明节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文明祭扫理念已渐入人心,越来越多人选择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缅怀,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连日来,全市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单位、学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清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活动,通过祭先烈、知传统、倡文明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春风寄思念,清明亦文明。
“松柏挺立白云间,少年心怀壮志燃。清明时节又来临,烈士墓前寄思念……”4月1日,潞州区“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烈士不朽功绩,积极践行“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理念,共建文明和谐美好家园。
连日来,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上党战役旧址广场、武乡八路军烈士陵园等地,各县区纷纷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中小学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居民代表等通过唱国歌、敬献花篮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寄托哀思,激发前行动力。
“烈士从未远去,英雄长存山河!”3月31日,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员工赵媛媛与儿子一起,打开中华英烈网线上“纪念祭扫”一栏,通过鞠躬、敬献花篮、签名寄语等形式云端祭奠先烈、致敬英雄。
“因为先烈的奋斗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原计划带孩子去烈士陵园扫墓,但临时有事没能到现场,所以就通过网上祭祀表达追思。”在赵媛媛倡导下,她的家人也一起参与线上祭奠活动。
“云端”祭英烈,致敬英雄魂。市民可通过中华英烈网、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官网、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长治文明网向先烈们表达哀思。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祭奠活动传承发扬革命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丰富活动载体 传播节日文化
水浸底、墨为染、拓碑于纸……3月29日,在“丰碑不朽——太行太岳英烈碑刻拓片展”系列活动现场,潞州区梅辉坡小学的师生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现场体验拓片技艺,近距离了解革命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和弘扬太行精神。
据了解,此次拓片展精心挑选出太行太岳英烈碑刻拓片75幅、革命文物103件进行重点展览,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幅幅拓片还原了太行儿女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让英烈精神“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为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活动影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此次活动,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有奖征文活动,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良好氛围。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正在开展,“英烈文化进校园·红色血脉永相传”英烈故事宣讲团成员孙君向平顺中学的师生们,讲述了抗日英雄王金庶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英雄故事,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红色基因,引导青少年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全市广大学校、社区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引导人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大家在参与中体验节日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
“叔叔,这是《文明祭扫倡议书》,欢迎您积极参与,做‘绿色清明 文明祭扫’的支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
清明节期间,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倡导广大市民通过鲜花祭扫、网络祭奠等形式寄托哀思。广大志愿者走上广场街头、走进群众家中,宣传文明祭扫新方式。公墓管理部门通过采取预约登记、限时祭扫等措施,控制人员流量,引导群众错峰祭扫、文明祭祀。
鲜花祭故人,绿色过清明。
随着文明祭祀新风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鲜花代替传统祭品,缅怀先人。记者在市区一家鲜花店看到,摆放着许多已包装好,印有“深深怀念”字样的菊花花束。顾客李先生说:“鲜花祭祀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祭祀方式,每到清明节,我和家人都会用鲜花祭祀先人,这种方式更文明更环保。”
祭扫重于心,不拘于形。选择送一束花、植一棵树、撰文纪念等方式追思先辈、祭奠逝者,清明节更加清新和文明。为鼓励生态文明祭祀,市民政局及我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均开通了网上祭扫服务通道,各机构还推出了“代客祭扫”服务,助力实现“让思念在云端相会”。
以树木代碑,与花草为伴。我市积极推行生态安葬,将逝者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环保材料中,经过自行降解,与植被、土壤等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让生命回归自然。据了解,自2019年首届集体生态花葬安葬仪式举办以来,我市已连续举办6届公益花葬,共为860余位逝者提供了最后的安息之所。
文明祭祀,回归清明本意,已成为助推社会风气走向风清日朗,提升文明质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将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载体,厚植现代人文精神,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群众的文明意识正在不断加强,文明祭祀已渐成风尚、深入人心。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