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雨桐报道: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敢于创新,善于统筹,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我市个体经济、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超34万户,民营经济总量超过1400亿元,增加值占GDP“半壁江山”。
着眼务实、着力落实,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保障。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20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宣讲解读收集梳理中央、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及时送政策入企业。强化服务,全面推广应用山西省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各类涉企政策“一站通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奖补资金“一键直达”。有诺必践、足额兑现,今年一次性兑现“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双创基地及股改企业市级层面奖励资金3245万元,极大提振了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深化改革、厚植土壤,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271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一门进、一章管、一起办”,优化事项流程,集中事项办理。健全开发区赋权机制,梳理完成全市40个部门5782项权责清单,推进管理权限向开发区下放,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承接2971项管理权限,实现“办事不出园区”。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审批事项减少31%,审批环节精简58%,申报材料减少48%,审批时限压缩83%,证明材料减少78%,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推动商事制度改革,124家企业享受到“一照多址”登记便利化改革,拿到了新版“多址”营业执照;大幅精简迁移登记办理流程,开展迁档便利化审批393次。推行“7×24小时”数字赋能智慧审批,实现政务服务从“工作日”向“全天候”的跨越,同时拓展线上审批渠道,63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手机端“自助办”。
创新机制、直击痛点,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在疏通创业血脉、加强金融保障方面,共落地九种货币政策工具121亿元,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44276户。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银行发放更多的普惠小微贷款。累计发放激励资金1.3亿元,撬动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净增71.97亿元,支持普惠小微企业30386户。在夯实创业之本、加强人才保障方面,持续办好长清班、复旦班等企业家高级研修班,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训企业家1300余名。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