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2年,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战旗”回家
战旗不朽 赤诚永续

本报记者冯波郜盼
硝烟散尽,青山犹在,穿越历史的云烟,纵横的英雄气息仍在太行大地驰骋。
2023年4月4日,清明节前夕,位于黎城县的黄崖洞革命纪念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官兵代表,护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位列百面战旗之首的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战旗”,跨越千里,回到故里。
在军人的眼中,旗帜就是灵魂,是方向;在人民群众心里,旗帜就是信心,是希望。
岁月易逝,山河日新。82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八路军规模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鏖战8个昼夜,成功抵抗了日军的疯狂进攻,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的模范”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82年后,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战旗”终于重回诞生地,再一次飘扬在太行老区的上空。
1941年,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历史的背影虽已远去,精神的底色却愈发清晰
忆往昔,烽火岁月血染沙场,铮铮铁骨永铸忠魂。
黄崖洞群山耸立,绵延数十里,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至2000米,由硬红石英砂岩、页岩层组成的山岳被切成一道道沟壑深谷,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地形地貌复杂险要。黄崖洞兵工厂就坐落在这太行山中段岭脊上的黎城县北境的群峰之中,被朱德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这里既是八路军武器装备供给的重要基地,也是日军觊觎的重点目标。
时间回溯到1939年底,八路军为了保卫刚刚创立的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和生产工作,命令八路军总司令部特务团第1营进入黄崖洞兵工厂守备区,担任保卫黄崖洞和良沟兵工厂的战斗守备任务。
1941年10月底,日军调集兵力,兵分南北两路,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妄图捕歼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机关,彻底摧毁黄崖洞兵工厂。
同年11月9日,日军分路奔袭,直指黄崖洞兵工厂。10日,在炮火掩护下,日军发起进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防守分队全力抗击,打退对方10多次猛烈冲击。11日拂晓,几次偷袭不成的千余名日军,在强势炮火支援下转入强攻,特务团防守分队以手榴弹、滚雷与日军展开激战,毙伤其200余人。然而,进攻失利的日军竟向特务团前沿至纵深阵地施放毒气,特务团指战员立即戴上防毒面具,继续顽强抗击日军的疯狂冲锋。日军在强大炮火支援下试图强行向前推进,特务团指战员沉着应战。日军两度冲击受挫后,于13日再次调集5000余人,并携重炮10余门发起轰击。特务团防守分队顽强抗击,毙伤日军300余人。接下来的几天,战况激烈。坚守阵地的特务团防守分队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与日军展开了地雷战、肉搏战,连续击退日军11次冲锋。气急败坏的日军向特务团前沿阵地发射燃烧弹,熊熊烈焰瞬间在阵地间蔓延开来。特务团指战员誓与阵地共存亡,凭借残存的工事奋勇杀敌。16日清晨,日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再度发起强攻,并使用喷火器烧毁了核心工事。此时,鉴于兵工厂职工和部分机器已安全转移,守卫分队在埋设地雷后于当夜撤出战斗。17日拂晓,日军进入厂区,遭到地雷杀伤,在18日继续发起攻势无果后,被迫撤离黄崖洞。
黄崖洞保卫战最终历经8个昼夜,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凭借黄崖洞的雄关要隘节节抗击,有力挫败了兵力、火力皆占优势的日军强攻,粉碎了日军妄图摧毁八路军军工生产的阴谋。
战后,中央军委在《战役综合研究》一书中,评价黄崖洞保卫战为“一九四一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的模范”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2020年,一通电话开启寻“根”之旅
一段“从哪里出发、又到哪里去”的信仰启程
战旗猎猎,闪耀荣光。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位列百面战旗之首,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1945年4月,特务团在被正式命名为“朱德警卫团”后,鏖战淮海,千里挺进大别山;英勇善战,抗美援朝不惧强敌;闻令而动,移防轮训守护一方安宁。新时期,这支英雄的团队又成为一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保障劲旅,以实际行动书写“永不落幕”的红色传统。
“阅兵式上,我部战士高擎‘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了习近平主席的检阅。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的接力棒将在我们手中永续。”时至今日,“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广大官兵一直在追寻先烈足迹,找寻回家之路。
军人要练就过硬本领,更应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应把“红色家底”盘点好、“精神资产”传承好。2020年中,一通电话打进黄崖洞景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正式踏上寻“根”之路。景区前台工作人员在接到部队来电后第一时间将其转接给相关负责人,双方通话后,部队方面表达了“想回家看看”的强烈意愿,奈何因疫情原因暂时无法实现。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双方一直保持紧密联系。
2023年初,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第71集团军再次表达了尽快回家的想法。“光阴荏苒,血脉相传。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战旗背后的辉煌战史,我们不能忘却。”双方最终商定,如无特殊情况,第71集团军将于今年清明节前后带上“战旗”重回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以实际行动传承精神图谱。
2023年,“战旗”回家追溯血脉之源
精神光芒穿越时空,红色谱系发出新芽
这是一次薪火相传、寻根溯源的寻根之旅;这是一次涤荡心灵、培植基因的铸魂之旅;这是一次聚焦强军、坚定信念的励志之旅。
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朱德警卫团”复制了一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战旗,由官兵代表送抵黄崖洞革命纪念地。时隔82年,“战旗”再回家。
这一天,当年的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八一式步枪”设计者刘贵福之子刘建国和新劳动运动旗手、被誉为“炮弹大王”的甄荣典之子甄建民夫妇也分别从北京、太原专程赶来现场,为官兵们讲述父辈们的亲身经历,中国军工文化协会首席专家刘建军与大家重温发生在黄崖洞的英雄故事。
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帧帧英烈的真实影像、一件件惨烈的战场遗物、一个个逼真复原的战斗场面、一幅幅动人心魄的题词挽联……官兵们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聆听了红色教育现场教学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重温了黄崖洞保卫战中小英雄崔振芳的故事,并共同唱响《歌唱祖国》。
过去的荣誉,转化成如今的信念。这种信念,向下延伸,向上生长。
大家一路感受,一路行进,一路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去向何方?”追寻中,他们心中的一个个问号得到了诠释,脚步愈加坚定,黄崖洞精神的内涵“密码”在破解。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巍然矗立。当天上午11时11分,官兵代表、老兵工二代、纪念地代表面向纪念塔肃立,伴随着《献花曲》,官兵代表深情地抬起花篮,缓步走向殉国烈士纪念塔。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后,全体人员奏唱国歌,向纪念塔三鞠躬并诵读祭文,最后,缓步绕行瞻仰殉国烈士纪念塔,向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致以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
这支队伍虽历经多次改编转隶,但黄崖洞保卫战精神永垂不朽,历久弥新。“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旗和“朱德警卫团”旗在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前展开,官兵们向牺牲在这里的革命先烈汇报今日之荣誉。
红色之旅叩击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我们‘脱胎’于太行老区,作为一名军人,能回到先辈最初征战的地方寻根,内心十分激动。”第71集团军官兵代表一行十人,在现地寻访中了解红色历史、聆听战斗故事,在太行老区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上接受思想洗礼、汲取奋进力量。
烽火万里忆往昔,擎旗接力有新人。82年前,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官兵发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激战8个昼夜,成为我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范。82年后的今天,在“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战旗精神的指引下,第71集团军转战南北,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抗洪抢险、水上救援,用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谱写改革强军新篇章,书写了光辉战绩。
战旗,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英雄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官兵砥砺前行。传承战旗精神,争做战旗传人,唯有如此,方能告慰烈士们“不挠、不屈、不止”的不朽英灵。
2023年4月4日,时隔82年,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战旗”终于回家。
看!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战旗艳如新?是英雄的传人擎起了它!战旗在,精神就在,力量就在。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赵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