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业务热线:0355—2024581 免费发布信息QQ:646177518
 
首页 长治新闻 县区新闻 山西新闻  
 
 
 
首页 > 新闻 > 辟谣

今日辟谣(2023年10月23日)

  •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 发布时间:2023-10-23

2023年10月23日

 

谣言:长沙交警执法时推倒电动车?

  真相:近日,一段“长沙交警执法时推倒电动车”的网络视频引发关注。对此,长沙市公安局望城分局通过调取涉事交警的执法记录仪,还原了事实真相:两台电动车发生刮擦,造成两名车主摔倒,执勤交警发现后上前救助,并随即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经诊断已无大碍。然而,网民李某某(男,28岁,岳阳市平江县人)为博取关注,发布虚假短视频,故意将交警扶人的事实造谣成为“交警推人”,恶意炒作,误导网民。李某某因涉嫌虚构事实、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望城分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长沙警事”微信公众号)

 

 

 

 

 

 

 

 

 

 

 

  科普:九九重阳,6组数字让老年人吃出健康

  详情: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起来守护老年人的饮食健康!

 ① 早上1杯温开水

  老年人对于口渴不敏感,水代谢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缺水现象。老年人日常应注意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补充水分也可缓解老年便秘现象。比如,早起喝一杯温白开水就是一个不错的习惯。

 ② 每日两盘蔬菜

  老年人每天应有蔬菜摄入,以补充微量营养素和有益的成分,同时蔬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改善老年便秘、调控血糖和血脂、维护肠道健康。蔬菜要做到清淡、软烂搭配,少食油炸、火烤的蔬菜。种类尽量多样化,且每天最好能吃够两盘蔬菜,其中一盘最好是新鲜、深颜色的时令蔬菜。

  ③ 每日3顿正餐,1至2顿加餐

  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往往会减退,如果一次进食较多、食物不宜被消化吸收。建议每天最好吃3顿正餐、1至2顿加餐。饮食规律、定点定量、少量多餐很重要,可以7时吃早餐、12时吃午餐,上下午可根据自身情况、距离正餐3小时左右加餐,18时吃晚餐。

  ④ 每日烹调油食用量不超30毫升,食盐不超5克

  老年人的饮食要少油、限盐,平均每日烹调油食用量控制在25至30毫升,尽量使用多种植物油;减少腌制食品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⑤ 每日摄入300至500毫升牛奶

  补充蛋白质有助于老年人免疫系统的维持和稳定,预防肌肉衰减。健康老年人饮食中蛋白质占比应高于年轻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1至2克蛋白质。鸡蛋、肉类、奶制品、鱼类、豆制品都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每日摄入300至500毫升牛奶为宜。同时,牛奶也是钙的极好食物来源,有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

  ⑥ 饭吃七分饱
每日三餐不可过饱,七分饱即可。吃得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使血液集中到肠胃,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呈缺血状态,不利于健康。老年人吃完饭后最好休息半小时再做其他活动,这样有利于消化。如果吃完饭后立即活动,血液流入四肢,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来源:人民网)

 

 

 

 

 

 

 

  提示:谨防受骗!生态环境部发布严正声明

  详情:近日,有地方反映,有组织和人员以生态环境监察网“生态环境监察员”名义,到企业开展所谓的检查活动。对此,生态环境部10月23日发布严正声明称:生态环境部从未与生态环境监察网有任何形式的联系,从未授权或委托“生态环境监察员”开展检查活动。生态环境部已发布专门的生态环境执法标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入企检查须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请各地方和单位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已造成损失,请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案件线索。生态环境部保留采取相应法律手段的权利。(来源:“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

详情:生态环境部严正声明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编辑:赵孝蕾]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1. 今日辟谣(2024年8月26日)
  2. 今日辟谣(2024年8月27日)
  3. 今日辟谣(2024年8月28日)
  4. 今日辟谣(2024年8月29日)
  5. 今日辟谣(2024年8月30日)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屋檐上的文脉
  •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网络中国节·七夕
  • 能源强国·“碳”路先行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长治日报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晋新网 14103011号 晋ICP备10005172号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68号